聚右旋糖

聚右旋糖

中文名称聚右旋糖
中文同义词烷基聚葡萄糖苷;聚葡萄糖液;聚糊精;聚葡萄糖;聚右旋糖;聚葡萄糖2型;可溶性膳食纤维;水溶性膳食纤维
英文名称Polydextrose
英文同义词POLYDEXTROSE;Poly-D-glucose;dextrose/ sorbitol condensation polymer;POLYDEXTROSE,UNTREATED,FCC;Polydextrose solution;Unii-vh2xou12ie;Polydextrose (200 mg);Water-soluble dietary fiber
CAS号68424-04-4
分子式C12H22O11
分子量342.29648
EINECS号614-467-9
相关类别成型剂);赋形剂;食品添加剂;增容剂(填充剂;增稠剂;Food additive and sweetener;添加剂;甜味剂;生化试剂-碳水化合物类;原料;甜味剂;化工材料;有机化工;通用生化试剂-糖类;化工原料
Mol文件68424-04-4.mol
结构式聚右旋糖 结构式

聚右旋糖 性质

熔点>130°
储存条件4°C, Hygroscopic
溶解度Completely miscible in water. Sparingly soluble to insoluble in most organic solvents. Polydextrose has a higher water solubility than most carbohydrates and polyols, allowing the preparation of 80% w/w solutions at 20°C. Polydextrose is soluble in ethanol and only partially soluble in glycerin and propylene glycol.
形态固体
颜色白色至类白色
气味 (Odor)无味
香型odorless
稳定性吸湿性

聚右旋糖 用途与合成方法

白色或类白色固体颗粒聚葡萄糖易溶于水,溶解度70%,10%水溶液的PH值为2.5-7.0,无特殊味,是一种具有保健功能性的食品组分,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水溶性膳食纤维。 聚葡萄糖进入人体消化系统后,产生特殊的生理代谢功能,从而防治便秘,脂肪沉积。聚葡萄糖由于离子交换和胶体的形成,减少人体对有毒及致癌物质的吸收,又可调节胆固醇水平,降低肠内β-葡萄糖,苷酸酶活性,排除血管硬化诱因等等。在食品添加剂中可作为:增稠剂,稳定剂,填充剂,配方剂,营养添加剂是用来制造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低钠健康食品的重要原料聚葡萄糖在食品添加剂中可作为:增稠剂,填充剂,配方剂。聚葡萄糖是用来制造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低钠健康食品的重要原料。聚葡萄糖在食品中能显示一些重要功能如:必要的体积,很好质的口感,可提高食品油质状口感性,具有低冰点适用于制冷餐,甜点心,并且不会导致龋齿。聚葡萄糖可减低食品中糖,脂肪及淀粉用量,具有低热量(4.18KJ/g)。聚葡萄糖用在低糖食品中,适用于糖尿病人。聚葡萄糖是各种"液,固体"保健饮料的重要原料。本品也可在日常生活中单独加奶,加水服用。保健品:可直接以胶囊、片剂、口服液、冲剂等直接服用,服用量5~15克/天;作为保健品膳食纤维类配料添加量:0.5%~50% 面制品:馒头、面包、糕点、饼干、挂面、方便面等。添加量:0.5%~10% 肉制品:火腿肠、午餐肉、三明治、肉松、馅料等。添加量:2.5%~20% 乳制品:牛奶、豆奶、酸奶、配方奶粉等。添加量:0.5%~5% 饮料:各种果汁、碳酸饮料。添加量:0.5%~3% 酒类:添加到白酒、黄酒、啤酒、果酒和药酒中,生产出高纤维保健酒。添加量:0.5%~10% 调味品:香辣酱、果酱、酱油、醋、火锅料
溶解性 极易溶于水。按OT-42方法测定。
蔗糖试验 取10%试样液1滴,加入5%苯酚液4滴,然后迅速加入浓硫酸15滴,应产生深黄至橘黄颜色。
丙酮试验 取10%试样液lml,在强烈搅拌下加入丙酮1ml,溶液应透明。再在强烈搅拌下加入丙酮2ml,应即呈稠厚状乳白色浑浊。
还原糖试验取2%试样液lml,加柠檬酸铜碱性试液(TS-76)4ml,加热至剧烈沸腾2~4min,去热源,让其沉淀、澄清,其上层清液应呈蓝色或蓝绿色。(聚合物分析)
苯酚溶液 取苯酚80g,加水20ml。
葡萄糖标准液 精确称取一D-葡萄糖(纯度>97%)|00mg,放入一5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再用水稀释成五份,每份的标准浓度分别为50、40、20、10和5μg/ml。
标准曲线用移液管分别吸取每一种葡萄糖标准溶液2.0ml,各放人一容量为15ml的具塞瓶中。加上述苯酚溶液0.12ml,缓缓混合。开盖,仔细加入浓硫酸5ml,加盖后强烈振摇(注意:加硫酸时应戴橡皮手套,并注意安全)。将瓶在室温下维持45min。用适当的分光光度计在49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用苯酚溶液/硫酸试剂作为空白对照样测定。本测定须重复进行3次。曲线根据吸光度与浓度(μg/m1)之比绘制。
操作准确称取试样约250mg,放于一25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取该液10ml,再用水定容至250ml。然后按标准曲线中的方法进行吸光度测定。聚合物的百分率按下式计算:
聚合物(%)=1.05[100A/(S×c)一Pg-1.11P1}]
式中A——吸光度;
S——标准曲线的斜率(S=0.02);
c——试样液浓度(除灰分及水分),μg/ml;
Pg和P1——葡萄糖和左旋葡聚糖的百分含量(见下
述质量指标分析中单体分析法)。
ADI不作特殊规定(FAO/WHO,2001)。
GRAS(FDA,§.172.841,2000)。
焙烤制品、蛋糕、曲奇、胶姆糖、糖果、糖霜、沙拉甜食、冷冻甜食、明胶、布丁、馅料,GMP;如一次用量超过15g,应标明可致缓泻作用 (FDA,§172.841,2000)
GB 2760 2001:烘烤食品、糖果、色拉调味料、糕点、雪糕、冰棍、果冻、胶姆糖,GMP;饮料(液、固体),25~50g/kg。
添加剂中文名称
允许使用该种添加剂的食品中文名称
添加剂功能
最大允许使用量(g/kg)
最大允许残留量(g/kg)
聚葡萄糖
调制乳、调味发酵乳、乳酸菌饮料
增稠剂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化学性质 
已中和、脱色的聚葡萄糖的水溶液。呈透明稻草色液体。
用途 
增容剂;填充剂;疏松剂;保水剂;稳定剂;组织改进剂;增稠剂。
用途 
作乳化稳定剂和增稠剂。我国规定可用于饮料(液、固体),最大使用量25~50g/kg;在烘烤食品、糕点、糖果、胶姆糖、果冻、雪糕、冰棍和色拉调味料的生产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用途 
用作食品添加剂中的增稠剂、填充剂、配方剂,是制造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低钠健康食品的重要原料
用途 
即其钾盐。 改性聚葡萄糖和精炼聚葡萄糖:对聚葡萄糖进行提纯处理得到白色至乳白色的改性聚葡萄糖。 主要功能和用途: 1、填充剂:聚葡萄糖使低热量食品具有良好的口感和质构,效果好于树胶,可大量用于需降低热量的食品如口香糖、冷冻甜点、焙烤食品、果冻、硬糖、软糖等。 2、防冻剂:聚葡萄糖可降低食品的冰点,特别适用于制造可口的奶油状冷冻甜食,以获得理想的硬度。 3、低温防护剂:可用于冷藏鱼、肉制品,保护食品免受冰冻带来的破坏性物理影响。 4、防腐保鲜、高渗透压:聚葡萄糖溶液可维护较高的可溶固形物水平,降低水份活度
生产方法 
由葡萄糖、山梨糖醇和柠檬酸按89:10:1的比例混合,在熔融状态下真空缩聚。将熔化聚合物放冷、磨粉,用氢氧化钾中和并脱色,可得70%的透明溶液。用氢氧化钾或碳酸氢钾中和干混可得粉末制品聚葡萄糖-N(即中和后的聚葡萄糖)。
生产方法 
由约90%葡萄糖、10%山梨糖醇和1%柠檬酸[或0.1%(质量)磷酸]调配成熔融态混合物后经真空缩聚而成。如经氢氧化钾中和再脱色,可得透明的70%溶液。也可用氢氧化钾或碳酸氢钾干混而成中和的粉末制品,中和后的聚葡萄糖称“聚葡萄糖-N”(Polydextrose-N)。也可进行脱色。也可用雷氏镍催化剂进行部分氢化,以降低残存的葡萄糖。

安全信息

海关编码3913901000

MSDS信息

更新日期产品编号产品名称CAS号包装价格
2024/01/25HY-W134326Polydextrose1 g300元
2024/01/25HY-W134326Polydextrose5 g500元

聚右旋糖 上下游产品信息

"聚右旋糖"相关产品信息
一水葡萄糖 葡萄糖酸钙 葡萄糖酸锌 右旋糖酐铁 壳聚糖 葡聚糖 葡萄糖酸钠 葡萄糖酸 D-无水葡萄糖 三聚磷酸钠 右旋糖酐铁片 右旋糖酐铁注射液 L-(-)-葡萄糖 双水杨酰胺乙基钴 对甲基苯磺酰甲基异腈 乙酰丙酮银 苯硒酚 乙酰丙酮钴水合物
主页 | 企业会员服务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 旧版入口 | 中文MSDS | CAS Index | 常用化学品CAS列表 | 化工产品目录 | 新产品列表 | 评选活动 | HS海关编码 | MSDS查询 | 化工站点

Copyright © 2016-2023 ChemicalBook 版权所有  京ICP备07040585号  京公海网安备11010802032676号  

互联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9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编号(京)-非经营性-2015-0073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证明(三级)  营业执照公示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本站规定,单位或个人购买相关危险物品应取得有效的资质、资格条件。
参考《应急管理部等多部门关于加强互联网销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通知 (应急〔2022〕119号)》《互联网危险物品信息发布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