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ChemicalBook首页>CAS数据库列表>37231-28-0

37231-28-0

中文名称 蜂毒肽素
英文名称 MELITTIN
CAS 37231-28-0
分子式 C131H229N39O31
分子量 2846.46
MOL 文件 37231-28-0.mol
更新日期 2024/05/02 21:07:41
37231-28-0 结构式 37231-28-0 结构式

基本信息

中文别名
蜂毒肽素
英文别名
MELITTIN
MELLITIN
melittin-t
Melittinabout85%
Einecs 253-417-7
MELITTIN (NATURAL)
MELITTIN ABOUT 85%
melittinhoneybeevenom
MELITTIN FROM BEE VENOM
GIGAVLKVLTTGLPALISWIKRKRQQ-NH2
所属类别
生物化工:多肽

物理化学性质

熔点>121°C (dec.)
闪点112 °C
储存条件2-8°C
溶解度Water (Slightly)
形态White to off-white powder.
颜色White to Light Yellow
Merck13,5846
稳定性稳定的。与强氧化剂不相容。

安全数据

危险性符号(GHS)
GHS07
警示词警告
危险性描述H312-H302
危险品标志T,Xn
危险类别码23/24/25-21/22
安全说明36
危险品运输编号UN 3462 6.1/PG 1
WGK Germany3
RTECS号OS3965000

常见问题列表

蜂毒肽
蜂毒肽素又称蜂毒肽、蜂毒素、蜂毒溶血肽,由2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为2840,约占蜂毒干重的50%。蜂毒肽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可以与生物膜相互作用,引起生物膜性能的一系列生物、物理变化。它会导致细胞裂解和死亡。积累的蜂毒肽会破坏细胞膜上磷脂的堆积,导致细胞裂解。蜂毒肽可引起细胞质膜和细胞内膜的裂解。
什么是蜂毒?
蜂毒是一种透明液体,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味苦、呈酸性反应,贮存在毒囊中,垫刺时由蛰针排出。蜂毒是具有高度药理学和生物学活性的复杂混和物,主要为蜂毒肽、活性酶、生物胺、蜂毒肥大细胞脱粒肽等10多种活性肽。此外,还有透明质酸酶、蜂毒磷脂酶A2及组胺等多种活性物质,故有肽类“宝库”之称。现代研究表明,蜂毒是工蜂腺体分泌的淡黄色透明毒液,具有芳香气味,其化学成分包括活性酶类、多肽类、糖类、脂类、氨基酸类和胺类物质等[1]。其中,蜂毒肽是蜂毒中具有较强药理作用和生物学活性的重要组分。蜂毒肽易溶于水,它在蜂毒中起主要的药理作用,是目前人类所知抗炎性最强的物质之一。它具有类似激素的作用,却不具有激素的不良反应。此外,亦具抑菌、抗辐射、抗病毒等作用。
蜂毒肽的结构
蜂毒肽由2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是由蜜蜂毒腺中合成的蜂毒肽前体蛋白 (promelittin)经二肽蛋白酶水解而成的,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 849,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为:甘-异亮-甘-丙-缬-亮-赖-缬-亮-苏-苏-甘-亮-脯-丙-亮-异亮-丝-色-异亮-赖-精-赖-精-谷-谷,具有强碱性,pH10,溶于水。
蜂毒肽在水中存在2种形式,即在低浓度、低离子强度形成单体的自由结构;在高浓度、高离子强度则形成四聚体。
蜂毒肽的构象通过X-射线晶体衍射观察呈螺旋-弯曲-螺旋结构,弯曲部位于第11~15氨基酸残基,1~10残基与16~26残基形成的二螺旋的轴线间的交角约为120°。
从氨基-末端起前20个残基中只有7位的K残基带电荷,此部分呈高度流水性。相反,羧基-末端的6个氨基酸残基部分是高度阳离子化,有2个K残基,两个R残基,两个Q残基;氨基-末端的螺旋则是兼性的。
功效和作用
蜂毒肽是抗菌素的一种,是指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是β-内酰胺类中一大类抗生素的总称。但它不能耐受耐药菌株(如耐药金葡)所产生的酶,易被其破坏,且其抗菌谱较窄,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青霉素G有钾盐、钠盐之分,钾盐不仅不能直接静注,静脉滴注时,也要仔细计算钾离子量,以免注入人体形成高血钾而抑制心脏功能,造成死亡。蜂毒肽可以抗菌、抗病毒、消炎、抗辐射,近年来发现尚有抗肿瘤及抗艾滋病毒作用。另外,蜂毒肽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分泌系统和血液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药理活性,但是其临床应用却有很多局限,主要原因是现有技术难以将蜂毒中有致敏反应并与蜂毒肽分子量接近的磷脂酶A2完全去除。
抗炎镇痛作用
蜂毒肽可通过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抑制白细胞移行和前列腺素E2的合成,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2]。蜂毒肽能有效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其作用是吲哚镁辛的70倍,镇痛强度为吗啡的40%,镇痛持续时间较长[3]。朱金明[4]认为蜂毒肽在大脑网状组织中具有阻滞作用和溶胆碱活性,可以改变皮层生物电的活性,这种神经节阻断活性与蜂毒镇痛作用有关。研究表明,蜂针注射可能通过脊髓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通路,从而产生抗炎作用[5]。阿片受体没有参与蜂针注射的镇痛机制,但辣椒素敏感的初级传入纤维部分参与了蜂针的镇痛作用。​
杀菌作用
20世纪90年代,伊琳娜·塔图进行了蜂毒的抗菌试验,用10种细菌和适宜浓度蜂毒溶液做实验,结果显示,蜂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蜂毒浓度为0.000 15g/mL)和化脓链球菌(相应浓度0.000 31g/mL)有较高的敏感性[6]。普遍认为,蜂毒肽具有类激素样作用,并对多种真菌、病毒具有毒性[3]。王关林等[7]研究蜂毒肽抑/杀菌过程中超微结构的变化,认为蜂毒肽与膜磷脂分子结合的相互作用对白菜软腐病菌、酵母菌和番茄叶霉病菌孢子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其中对白菜软腐病菌作用最强且迅速。而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低浓度蜂毒肽可抑菌,高浓度才有杀菌作用。实验发现,蜂毒肽杀死病原菌的方式有3种,一是蜂毒肽融入质膜后,液泡形成导致细菌内物质泄漏;二是质壁分离式,细胞裂解死亡;三是细胞中液泡的形成可以诱导细胞质空腔,导致细胞死亡。
陈昌利等[8]对蜂毒肽与黄芩醇提物的体外抑菌实验显示,二者配伍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的抑菌范围最大为38 mm,抑菌范围最小为25mm,而万古霉素对MRS的抑菌范围仅为23mm;在体内抑菌试验中,中等剂量蜂毒肽和高剂量黄芩提取物组的小鼠肝脏、脾脏和胸腺免疫器官重量及小鼠存活率均优于其他组。上述结果表明二者配伍产生的抑菌效果均高于万古霉素,并且蜂毒肽与黄芩提取物配伍对MRS引起的感染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37231-28-0" 相关产品信息
55894-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