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1-06-3
中文名称
壳多糖酶
英文名称
CHITINASE
CAS
9001-06-3
分子式
C17H16N8Zn
分子量
397.753
MOL 文件
9001-06-3.mol
更新日期
2025/04/28 14:57:52

基本信息
中文别名
壳多糖酶几丁质酶
Β-壳多糖酶
壳多糖酶(-20°C)
壳质酶 来源于绿色木霉
壳质酶 来源于灰色链霉菌
几丁质酶 来源于灰色链霉菌
CEFOTAXIME 几丁质酶
CHITINASE, THERMOSTABLE, RECOMBINANT, SOLUTION
英文别名
PERSA1K 312C
CHITINASE
glucanase
Eicon CHL
E C 3 2 11
laminarase
chitobiase
EC 3.2.1.14
ChitinaseBL
所属类别
生物化工:酶及辅酶类物理化学性质
储存条件−20°C
溶解度0.05 M phosphate buffer, pH 6.0: soluble 0.90-1.10mg/mL, faintly hazy to hazy (with particles)
形态lyophilized powder
颜色White to off-white
水溶解性H2O: soluble 0.90-1.10mg/mL
Specific Activity≥600units/g solid
EPA化学物质信息Chitinase (9001-06-3)
常见问题列表
概述
几丁质酶是一种能够将几丁质分解成几丁质单糖——N-乙酰基葡萄糖的酶。几丁质又称甲壳素或甲壳质,是大多数真菌的细胞壁成分,也是真菌病害有效防治的限制因子之一。由于几丁质酶对真菌细胞壁物质有降解作用,故对于真菌病害的防治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几丁质酶的种类有微生物几丁质酶、植物几丁质酶和动物几丁质酶,产生几丁质酶的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和霉菌,而且不同的微生物产生的几丁质酶的类别和性质也不尽相同分类
目前发现的产生几丁质酶的动物主要有鸟类及两栖类。由于动物几丁质酶多为诱导型酶,所以动物体内几丁质酶的有无与其食物种类息息相关,其产生的部位主要包括消化液、腺体、肠黏膜和胃等。在高等植物中,几丁质酶主要分布在种子、叶、茎以及愈伤组织中。当植物受到细菌、真菌及病毒等感染或受到机械损伤时,几丁质酶的活性就会迅速提高。应用
目前,人们对于几丁质酶的应用主要集中于几丁质水解产物的开发与利用。近年来,哺乳动物来源的几丁质酶作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及药物靶点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也越发受到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