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氯酸钠性质、用途与生产工艺
液体亚氯酸钠呈白色或微带黄绿色水溶液,呈碱性,轻微吸潮。易溶于水、醇。亚氯酸钠在室温和正常储存条件下较稳定,遇酸易分解放出二氧化氯气体。与木屑、有机物、还原性物质接触、撞击、摩擦时容易爆炸或燃烧,有毒!

亚氯酸钠主要用于制造二氧化氯,也用于纤维、织物、 油类、纸浆等的漂白,某些金属表面处理及水质杀菌等。
钠试验(IT-28)呈阳性。
在5%试样液中加稀盐酸,应产生黄色气体,液体呈黄棕色。
红色石蕊试纸用5%试样液浸润时,变为蓝色。
精确称取试样约1g,用水溶解后定容至250ml。取该液20ml置于碘量瓶中,加lmol/L硫酸12ml和碘化钾试液(TS-192)25ml,立即塞严,置暗处5min,加淀粉试液(TS-235)0.5ml。用0.1mol/L硫代硫酸钠液滴定,同时进行空白试验。每ml 0.1mol/L硫代硫酸钠液相当于亚氯酸钠(NaClO2)2.261mg。
LD
50166mg/kg(大鼠,经口)。
使用时可发生二氧化氯,土拨鼠在含有45mg/kg二氧化氯的空气中数小时可导致死亡。对呼吸器官粘膜和眼有刺激作用。
LD
50166mg/kg(大鼠,经口)。使用时可发生二氧化氯,土拨鼠在含有45×10
-6二氧化氯的空气中数小时可导致死亡。对呼吸器官黏膜和眼睛有刺激作用。
按日本规定,限用于樱桃、蜂斗菜、葡萄和桃子。主要用作糖渍制品。本品的水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具有稳定的漂白能力,故可加柠檬酸调整Ph值至3~5后进行漂白。不会引起组织脆化。
漂白时需用木制或聚乙烯等制的耐蚀性容器,不要使用金属容器。被漂白的食品在最终制成前,必须将本品分解或除去。
本品粉尘对呼吸器官黏膜、眼睛和皮肤有刺激作用。其溶液如不慎溅入眼睛或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干净,严重者速送医院治疗。
LD
50 166 mg/kg(大鼠经口)。误食5~6g有生命危险。误食后应立即饮用食盐水、温肥皂水使其吐出。生产人员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防护口罩、乳胶手套等劳保用品,以保护呼吸器官和皮肤。生产设备要密闭,车间通风应良好。
化学性质
白色结晶或结晶粉末。稍有吸湿性。 易溶于水。
用途
用于纸浆、纤维、面粉、淀粉、油脂等的漂白,饮水净化和污水处理,皮革脱毛及制取二氧化氯水溶液等
用途
用作漂白剂、脱色剂、清毒剂、拔染剂等
用途
用于饮水净化,不残留氯气味,处理污水具有杀菌、除酚、除臭作用。本品亦为高效漂白剂,用以漂白织物、纤维、纸浆,具有对纤维损伤小的特点。
用途
为高效漂白剂和氧化剂。主要用做纸浆、纸张和各种纤维,如棉、麻、苇类.黏胶纤维等的漂白,也可漂白砂糖、面粉、淀粉、油脂和蜡等。还用于皮革脱毛、某些金属的表面处理、饮水净化和污水处理等。可用作阴丹士林染色的拔染剂。
用途
在食品工业中用作漂白剂。
用途
是一种新型、高效漂白剂和氧化杀菌剂
用途
亚氯酸钠为高效漂白剂及氧化剂。用于纸浆和各种纤维的漂白,如棉、麻、桑、苇类、粘胶纤维等。也可漂白砂糖、面粉、淀粉、油膏、蜡和油脂等。还用于皮革脱毛,某些金属的表面处理,饮水净化和污水处理等。亦可用于净化焦炉气中微量一氧化氮。
生产方法
工业生产有过氧化氢法和电解法。
过氧化氢法参见亚氯酸钠,所不同的是要加入除砷剂和除重金属剂进行溶液净化,过滤,除去砷和重金属等杂质。
生产方法
过氧化氢法先将氯酸钠用水溶解成为含氯酸钠250 g/L的溶液后,加入二氧化氯发生器,再将硫酸调成4mol/L H2SO4。把二氧化硫与空气混合气和4mol/L H2S04分别加入二氧化氯发生器进行反应,生成的二氧化氯气体通入3个串联的鼓泡式吸收塔,与27.5%过氧化氢、18%~20%液体烧碱进行反应,生成的溶液含NaClO2140~160 g/L。经沉淀后,清液即为液体亚氯酸钠产品。再经蒸发浓缩至亚氯酸钠溶液浓度为350~400 g/L,经冷却结晶、过滤、干燥,制得固体亚氯酸钠成品。其
2NaClO3+SO2+H2SO4→2C1O2+2NaHSO4
2C1O2+2NaOH+H2O2→2NaC1O2+2H2O+O2
电解法将氯酸钠溶于水与硫酸配成混酸,其中含氯酸钠260 g/L,加入二氧化氯发生器,再将二氧化硫与空气混合气(含二氧化硫8%~10%)通入二氧化氯发生器中进行反应,产生15%的二氧化氯气体通入电解槽的阴极室,在阳极室中连续加入盐水和蒸馏水进行电解,生成亚氯酸钠溶液,其亚氯酸钠含量为20%左右。经除去微量游离二氧化氯后,在130℃下进行喷雾干燥。或者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干燥,制得固体亚氯酸钠成品。其
2NaClO3+H2SO4+SO2→2ClO2+2NaHSO4
C1O2+e→C1O2
-2Cl
-+2e→C12↑
Na
++ClO2
-→NaClO2
生产方法
电解法 在阳离子交换膜隔成的三室型电解槽中,将二氧化氯气体(含量15%左右,ClO
2︰Cl
2的摩尔比不低于15︰1)通入阴极室,溶于溶液中,在30℃左右从阴极获得亚氯酸根,阳极室中不断通入氯化钠溶液,氯离子放出电子,变成氯气逸出。钠离子则在直流电场作用下,穿过阳极膜进入阴极室与亚氯酸根结合为亚氯酸钠。溶液含量17%~23%,除去微量二氯化氯后,喷雾干燥即得成品。
过氧化氢法 用空气把原料二氧化氯稀释至10%左右,进入鼓泡式吸收器,再通过蛇管冷凝吕,向吸收器送入含量为30%的过氧化氢,并通入NaOH液(160g/L),在0~2℃反应。反应结束后,过滤,然后将滤液真空蒸发至350~400 g/L时,移至结晶器,在-5~-10℃下结晶,在70℃以下用空气干燥得成品。
类别
氧化剂
毒性分级
中毒
急性毒性
口服-大鼠 LD50: 165 毫克/公斤; 口服-小鼠 LD50: 350 毫克/公斤
爆炸物危险特性
与还原剂、硫、磷等混合受热、撞击、摩擦可爆
可燃性危险特性
遇有机物有机物氧化可燃; 遇酸分解有毒腐蚀性氯化氢气体
储运特性
库房通风低温干燥; 与酸、可燃物分开存放
灭火剂
雾状水、砂土
亚氯酸钠
上下游产品信息
上游原料
下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