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尿嘧啶

氟尿嘧啶

中文名称氟尿嘧啶
中文同义词
英文名称FLUOROURACIL;FLURACIL
英文同义词FLUOROURACIL;FLURACIL
CAS号
分子式C8H5FN4O4
分子量240.1481032
EINECS号
相关类别
Mol文件Mol File
结构式氟尿嘧啶 结构式

氟尿嘧啶 性质

氟尿嘧啶 用途与合成方法

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FU)又名5-氟尿嘧啶,5FU,是现有最常用的抗癌药之一。常温下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或结晶性粉末,pKa=8.1,m.p.282~283℃,微溶于水(12mg/ml25℃)和乙醇,几不溶于氯仿和醚,溶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在强碱中水解,在生理盐水中稳定。由于电性很强的氟原子引入,使Fu的酸性比母体尿嘧啶强30倍。Fu的注射液为以氢氧化钠调至pH9的水溶液,对光敏感,在低温或长时期室温放置析出结晶。
氟尿嘧啶为抗嘧啶类抗代谢药,在体内转变为去氧氟尿苷 (FUDR),能抑制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而阻断尿嘧啶脱氧核苷转变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影响DNA的合成,还可作用与RNA的合成,从而引起细胞的损伤和死亡。
口服可以吸收,但胃肠道吸收不完全,且经门静脉进入肝脏而降解,减弱疗效,故最好静注。吸收后均匀分布全身,可透过血脑屏障,静注后半小时内达脑脊液,可维持3小时。呈双相消除,α相半衰期为12~20分钟,β相半衰期为20小时。主要在肝脏代谢,分解为α-氟-β- 丙氨酸、氨和尿素,经肾脏排泄,大部分(60%~80%) 分解后以CO2的形式经呼吸道排出,约20%以原形从尿中排出。与多种抗肿瘤药物无交叉耐药性。主要作用于S期,但对增殖细胞各期均有作用。
氟尿嘧啶是第一个根据一定设想合成的抗代谢药并在临床上应用最广的抗肿瘤类药物,Duschinsky和Heidelberger于1957年设计将尿嘧啶5位氢以大小相近的氟原子取代而合成Fu,作为尿嘧啶的抗代谢物以达到有选择性地抗癌作用。对消化道癌及其他实体瘤有良好疗效,在肿瘤内科治疗中占有重要位置。也用于胃癌、结肠癌、食管癌、直肠癌、肝癌、胰腺癌、乳腺癌、卵巢癌、宫颈癌、绒毛膜上皮癌、头颈部鳞癌、皮肤癌、膀胱癌、肾癌和肺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本品亦可配合放疗及手术,或与丝裂霉素、阿糖胞苷、喜树碱等其他抗肿瘤药物合并应用,能提高疗效。与阿糖胞苷、甲氨蝶呤、巯嘌呤、环磷酰胺和卡氮芥等常用抗癌药无交叉抗药。 还可用于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慢性鼻炎和白癜风。静注:每次 0.25~0.5g,每日或隔日1次,总量5~10g为一疗程,或 15mg/kg,每周1次,4~6次为一疗程。
静滴:每次0.25~0.75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1000ml中缓慢滴注,每日或隔日1次,总量8~10g为一疗程。在治疗绒毛膜上皮癌时,常用大剂量,每日25~30mg/kg,10 日为一疗程,但毒性较大。
动脉滴注:每日5~20mg/ kg,疗程总量根据局部组织耐受程度而定,一般总量可达5~10g。
口服:每次50~100mg,每日3次,总量10~15g或直至出现中等程度毒性反应时停药。
肿瘤内注射:根据瘤体大小,每次0.25~0.5g,用以治疗宫颈癌。
局部外敷: 用于皮肤癌或癌性溃疡,可用5%~10%的氟尿嘧啶软膏; 用于皮肤疣症可用0.5%~2.5%软膏,适量,局部涂敷,每日1~2次。
肛门用药:用于直肠癌,栓剂,10%×2g。1.骨髓抑制: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甚至全血象减低。
2.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或呕吐,一般剂量多不严重,偶见口腔黏膜炎或溃疡、腹痛或腹泻,有时可引起血性腹泻和便血周围血白细胞减少常见 (大多在疗程开始后2~3周内达最低点,约在3~4周内恢复正常),血小板减少罕见,极少见咳嗽、气急或小脑共济失调等,脱发或注入药物的静脉上升性色素沉着相当多见。
3.局部刺激:可引起注射部位疼痛、静脉炎或动脉内膜炎。动脉滴注时可引起局部皮肤和粘膜疼痛、红斑和水肿等。
4.静脉注射或滴注处药物外溢可引起局部疼痛、坏死或蜂窝组织炎。
5.长期动脉插管投给氟尿嘧啶,可引起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局部感染、脓肿形成或栓塞性静脉炎等。
6.偶见用药后心肌缺血,可出现心绞痛和心电图变化。
7.其他: 指甲和皮肤色素沉着、脱发、皮炎、粘膜糜烂和出血等。1.氟尿嘧啶毒性较大,治疗量与中毒量相近,掌握不当易致严重毒性反应,故对体质衰弱、白细胞低或不久前做过放疗的病人禁用或慎用。
2.氟尿嘧啶的毒副作用与给药途径有关,如口服,胃肠道反应多,而对血象影响较轻; 静注毒性较大,静滴毒性反应较小,但输液速度不能太快; 动脉滴注全身反应小,但局部反应明显。
3.用药期间定期检查血象,如血象改变或出现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应即停药,并给予及时处理。
4.注射液如析出沉淀,可放在温水中,振摇溶解后再用。1.与甲氨蝶呤合用,应先给予甲氨蝶呤,4~6小时后再用本品,可增效,反则减效。
2.新霉素可延迟本品在胃肠道的吸收,二者不宜同用。
3.西咪替丁使氟尿嘧啶代谢减少,肝血流减少,而使本品在血清中浓度增加。
4.阿糖胞苷可降低本品活性,故二者不应并用。

安全信息

MSDS信息

氟尿嘧啶 上下游产品信息

Tag:氟尿嘧啶
5-氟脲嘧啶
主页 | 企业会员服务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 旧版入口 | 中文MSDS | CAS Index | 常用化学品CAS列表 | 化工产品目录 | 新产品列表 | 评选活动 | HS海关编码 | MSDS查询 | 化工站点

Copyright © 2016-2023 ChemicalBook 版权所有  京ICP备07040585号  京公海网安备11010802032676号  

互联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9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编号(京)-非经营性-2015-0073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证明(三级)  营业执照公示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本站规定,单位或个人购买相关危险物品应取得有效的资质、资格条件。
参考《应急管理部等多部门关于加强互联网销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通知 (应急〔2022〕119号)》《互联网危险物品信息发布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