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目标蛋白是否具有活性,通常需要结合生物学功能检测和结构/纯度分析两种方法。以下是具体判断依据和常用技术:
一、生物学功能检测
通过实验直接验证蛋白的预期功能,这是判断活性的最直接证据。常用方法包括:
1、细胞增殖/毒性检测:如检测细胞因子是否能促进特定细胞系的增殖。
2、结合实验:如ELISA检测蛋白与受体的结合能力。
3、酶活性测定:对酶类蛋白,需测定其催化底物转化的能力。
4、中和实验:如用中和抗体阻断蛋白功能,观察预期表型是否消失。
二、活性定量指标
ED50(半数有效量):指达到50%最大反应所需的蛋白浓度,ED50值越小,活性越强。
比活性(Specific Activity):单位质量蛋白的活性单位,公式为:
比活性(Units/mg)= 1 × 10^6 / ED50(ng/mL)。
三、结构/纯度分析
Western Blot:验证蛋白的正确分子量和表达量,但需注意存在条带≠有活性。
SDS-PAGE:检测蛋白纯度,高纯度是活性的基础。
质谱法:精确测定分子量,确认蛋白序列正确性。
四、注意事项
检测方法依赖性:同一蛋白在不同实验(如不同细胞系)中测得的ED50可能不同,需明确实验体系。
内毒素水平:若用于细胞/动物实验,需控制内毒素含量(通常要求<1 EU/μg)以避免干扰
核心结论:
活性判断需以生物学功能检测为核心,结合ED50、比活性等定量指标,并辅以结构验证(如Western Blot、质谱)。仅凭电泳条带无法确认活性,必须通过功能实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