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化学信息:
中文名称:除虫脲,别名为敌灭灵、氟脲杀等。
英文名称:Diflubenzuron 。
CAS 号:35367 - 38 - 5 。
分子式:C₁₄H₉ClF₂N₂O₂ ,分子量为 310.68 。
理化性质:
外观:纯品呈现为白色结晶,原粉是白色至黄色结晶粉末,工业品多为米黄色到黄色结晶 。
熔点:230 - 232℃(分解) 。
密度:约 1.56 。
蒸气压:小于 13.2μPa(50℃) 。
溶解性:25℃时在水中溶解度极低,仅为 0.1mg/L,丙酮中溶解度为 6.5g/L ,易溶于极性溶剂如乙腈、二甲基砜 ,也可溶于一般极性溶剂如乙酸乙酯、二氯甲烷、乙醇 ,在非极性溶剂如乙醚、苯、石油醚等中很少溶解 。在酸性和中性介质中稳定,遇碱易分解 。对光比较稳定,对热也相对稳定,常温贮存稳定期至少两年 。
常见剂型及规格:常见剂型有 20% 悬浮剂、5% 乳油、5% 及 25% 可湿性粉剂、75% 可湿性粉剂等 。例如,纯度为 97% 的原药通常以 25KG / 纸板桶进行包装 。
作用机制:除虫脲属于特异性杀虫剂,是苯甲酰脲类昆虫生长调节剂。其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昆虫表皮几丁质的合成,使幼虫在蜕皮时无法形成新表皮,从而导致虫体畸形死亡 。同时,对昆虫的脂肪体、咽侧体等内分泌和腺体也有损伤破坏作用,妨碍昆虫顺利蜕皮变态 。害虫取食后会造成积累性中毒,缺乏几丁质使得幼虫蜕皮困难、化蛹受阻,成虫羽化、产卵受影响,卵不能正常发育,孵化出的幼虫因表皮缺乏硬度而死亡 。
适用范围:适用植物广泛,涵盖了多种农作物、果树、蔬菜以及林木等。
农作物:可用于玉米、小麦、水稻、棉花、花生等粮棉油作物 。
果树:苹果、梨、桃、柑橘等果树均可使用 。
蔬菜:十字花科蔬菜、茄果类蔬菜、瓜类等蔬菜适用 。
林木:茶树、森林树木等 。
防治对象:主要用于防治鳞翅目害虫,对鞘翅目和双翅目害虫也有特效 。
鳞翅目害虫:菜青虫、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金纹细蛾、桃线潜叶蛾、柑橘潜叶蛾、粘虫、茶尺蠖、棉铃虫、美国白蛾、松毛虫、卷叶蛾、卷叶螟等 。
鞘翅目害虫:如部分象甲类害虫等 。
双翅目害虫:例如一些蝇类害虫 。
使用方法:
20% 悬浮剂:适合常规喷雾和低容量喷雾,也可采用飞机作业。使用时先将药液摇匀,然后兑水稀释至使用浓度,配制成乳状悬浮液即可进行喷雾 。不同防治对象的稀释倍数和用药量有所不同,比如防治小麦黏虫,用药量为 6 - 20 克 / 亩进行喷雾;防治柑橘树潜叶蛾,使用 2000 - 4000 倍液喷雾 。
5%、25% 可湿性粉剂:使用时同样需将药剂充分溶解在水中,配制成均匀的悬浮液后进行喷雾 。如防治甘蓝菜青虫,用药量为 50 - 63 克 / 亩喷雾 。
5% 乳油:防治棉花棉铃虫、红铃虫时,在卵孵盛期,幼虫蛀入蕾、铃之前,用 1500 - 2000 倍液喷雾 。
施药时期:除虫脲属脱皮激素,不宜在害虫高、老龄期施药,应掌握在害虫幼龄期施药,此时效果最佳 。例如防治鳞翅目害虫,应在其低龄幼虫期用药 。
药剂混合:药液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否则会导致药剂分解,降低药效 。
对有益生物影响:
蜜蜂和蚕:蜜蜂和蚕对本剂极为敏感,因此在养蜂区、蚕业区需谨慎使用 。若必须使用,一定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药剂对蜜蜂和蚕造成危害 。
水生生物:本剂对水生无脊椎动物毒性较高,使用过程中应避免药剂流入水体,尤其是水产养殖水域,防止对甲壳类(虾、蟹幼体)等水生生物造成毒害 。
施药操作:
施药人员在使用本品时应穿戴防护服和手套,避免吸入药液 。施药期间禁止吃东西和饮水 。施药后应及时洗手和洗脸,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
施药时要注意喷药质量,力求均匀,避免漏喷 。大风天或预计 1 小时内降雨,请勿施药,以免影响药效和造成药剂漂移污染 。
包装处理:使用过的包装及废弃物应作集中焚烧处理,切勿随意丢弃,避免其污染地下水、沟渠等水源 。
轮换用药:建议与其他作用机制不同的杀虫剂轮换使用,以延缓害虫抗性的产生,保持除虫脲的长期有效性 。
特殊人群: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止接触本品 。
河南焱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商家时请提及chemicalbook,有助于交易顺利完成!
焱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