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格列奈

瑞格列奈

中文名称瑞格列奈
中文同义词诺和龙;(S)-2-乙氧基-4-[2-[[3-甲基-1-[2-(1-哌啶)苯基]丁基]氨基]-2-氧乙基]苯甲酸;瑞哌格列尼;瑞格列奈基]丁基]氨基]-2-氧乙基]苯甲酸;(S)-2-乙氧基-4-[2-[3-甲基-1-[2-(1-哌啶基)苯基]-丁烷基]-氨基]-2-羰乙基苯甲酸;瑞格列奈(降糖药);瑞格列奈溶液溶液,1000PPM;瑞格列奈,诺和龙
英文名称Repaglinide
英文同义词AG-EE-623 ZW;(S)-2-Ethoxy-4-[2-[[3-methyl-1-[2-(1-piperidinyl)phenyl]butyl]amino]-2-oxoethyl]benzoic acid;Repaglinide,(S)-(+)-2-Ethoxy-4-[N-[1-(2-piperidinophenyl)-3-methyl-1-butyl]aminocarbonylmethyl]benzoic acid, Novonorm, Prandin;Repaglinide (200 mg)G0D2760.999mg/mg(ai);Repaglinide (200 mg);(S)-2-Ethoxy-4-[2-[[[(1S)-3-Methyl-1-[2-(1-piperidinyl)phenyl]butyl]aMino]-2-oxoethyl]benzoic Acid;Repaglinide(AG-EE 623ZW);Rebaglinide
CAS号135062-02-1
分子式C27H36N2O4
分子量452.59
EINECS号629-921-1
相关类别医药中间体;原料药;激素及其有关药物;糖尿病治疗药;药物;降血糖类;瑞格列奈;原料;分析标准品;膜转运/离子通道;其他兽药标准品;医药原料;中间体;降压降糖类;小分子抑制剂;离子通道;膜转运;降糖类;医药 降糖药;医药原料药-科研原料;降血糖药;原料中间体-原料药;药物杂质及中间体;医药原料药;Pharmaceutical material and intermeidates;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s;Chiral Reagents;Amino Acids 13C, 2H, 15N;Chemical Impurities;Impurities;Intermediates & Fine Chemicals;Pharmaceuticals;Amino Acids & Derivatives;Aromatics;Heterocycles;API;Pharmaceutical raw material;DTIC-DOME;化工原料药;医药、农药及染料中间体;医药化工类;激素调节类;化工中间体;医用原料;对照品;化学试剂
Mol文件135062-02-1.mol
结构式瑞格列奈 结构式

瑞格列奈 性质

熔点129-130.2 °C
比旋光度D20 +6.97° (c = 0.975 in methanol); D20 +7.45° (c = 1.06 in methanol)
沸点672.9±55.0 °C(Predicted)
密度1.137±0.06 g/cm3(Predicted)
储存条件2-8°C
溶解度二甲基亚砜:34 mg/毫升
形态固体
酸度系数(pKa)4.19±0.10(Predicted)
颜色白色
水溶解性89.99mg/L(25 ºC)
Merck14,8136
InChIKeyFAEKWTJYAYMJKF-QHCPKHFHSA-N
SMILESC(O)(=O)C1=CC=C(CC(N[C@H](C2=CC=CC=C2N2CCCCC2)CC(C)C)=O)C=C1OCC
CAS 数据库135062-02-1(CAS DataBase Reference)

瑞格列奈 用途与合成方法

瑞格列奈是一种糖尿病治疗药,属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释放剂,由德国Boehringer Ingelheim公司研制成功,1997年12月获美国FDA批准,1998年先后在美国和欧洲各国上市,商品名诺和龙,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饮食控制、降低体重及运动锻炼不能有效控制高血糖的Ⅱ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患者。
2008年,美国FDA批准诺和诺德公司(Novo Nordisk)的瑞格列奈+盐酸二甲双胍复方片(replaglinide+metformin HCl,PrandiMet)上市,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
从化学结构上看瑞格列奈系氨基甲酰甲基苯酸衍生物,是一种起效快、作用时间短的促胰岛素分泌的餐时血糖调节剂。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关闭β细胞膜上的钾通道,造成钙离子内流,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从而刺激胰岛素分泌。但与磺酰脲类药物作用的受体位点不同,且药物不进入β细胞,不抑制蛋白合成或不直接引起胰岛素的胞吐作用。其吸收和代谢迅速,药物达峰和半寿期约为1小时,服药后血浆胰岛素浓度迅速明显升高而导致血糖明显下降。因此本药服用方法是进餐时服用,不进餐不服用,是所谓的“餐时血糖调节剂”。每次剂量为0.25g和2g。灵活的服药方式可减少因误餐和用餐推迟而导致的低血糖。服药半年后可减低餐后血糖6mmol/L,降低空腹血糖4mmol/L,降低HbAlc2%; 与安慰剂比较可以明显改善血糖控制。瑞格列奈对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与二甲双胍一样有效,与二甲双胍合并使用比单独使用效果更好。安全性研究显示,未发现严重低血糖和肝脏损害,很少有药物相互作用,患者耐受性好。
以上信息由Chemicalbook的彤彤编辑整理。(1)本品口服后迅速被吸收,15min匀速静脉给与2mg后,稳态和清除阶段的分布容积分别为24.37 L和28.89 L。健康人服用不同剂量的本品,cmax和AUC呈剂量依赖性增加,但cmax相似,单次服用2 mg,cmax为15.2~15.5 mg/ml,t1/2为0.6~0.7 h。本品98%经肝脏细胞色素P4503A4代谢, 90%的代谢产物经胆汁由粪便排泄,8%的代谢物由肾排泄。本品无明显蓄积作用,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7%。(2)静脉注射,其清除半衰期为0.6(0.5~1.4)h,血浆清除率为33 (15~57)L·h-1,表观分布容积为:28.9L。
口服瑞格列奈后可迅速完全吸收,空腹与进食时吸收均良好。30~60 min达血浆峰值,血浆半衰期约1h,约经4h基本代谢消除,稳态表观分布容积0.4L·kg-1。其绝对生物利用度为63%。其主要代谢产物为二羧酸衍生物(M1)及醛糖酸衍生物(M7),两者皆无降糖活性。
有研究表明,不同年龄的健康受试者(18 ~40岁的成年人,65岁以上老年人)服用2.0 mg单剂量瑞格列奈或多次服药后,其AUC, cmax、tmax及t1/2无明显差异。其耐受性及低血糖发生率相同,其药动学及药效学相似。健康者及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单次或多次服药的量-效关系表明,瑞格列奈血浆cmax呈剂量依赖性。Ⅱ型糖尿病患者及健康者单次或多次服药后,药动力学参数保持一致。不同种族分群无明显差异。
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服用2.0 mg单剂量瑞格列奈,7d后其清除速率常数减小,但与健康受试者相比,给予单剂量或多剂量瑞格列奈后,其AUC显著升高,cmax及tmax无明显差异。血液透析对瑞格列奈的清除无明显影响。片剂:0.5mg、1.0mg、2.0mg。瑞格列奈(商品名:诺和龙)应在主餐前服用(即餐前服用)。在口服30分钟内即出现促胰岛素分泌反应。通常在餐前15分钟内服用本药,服药时间也可掌握在餐前0~30分钟内。请遵医嘱服用瑞格列奈。剂量因人而异,以个人血糖而定,推荐起始剂量为0.5毫克,以后如需要可每周或每两周作调整。接受其他口服降血糖药治疗的病人可直接转用瑞格列奈治疗。其推荐起始剂量为1mg。最大的推荐单次剂量为4mg,进餐时服用。但最大日剂量不应超过16mg。对于衰弱和营养不良的患者,应谨慎调整剂量。如果与二甲双胍合用,应减少瑞格列奈的剂量。尽管瑞格列奈主要由胆汁排泄,但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仍应慎用。通过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和空腹血糖(FBG) 及餐后血糖(PPBG)值,证实本品与安慰剂相比可显著改善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下面概述几个临床试验:研究显示,在Ⅱ型糖尿病患者中,本品与安慰剂相比,能使FBG和PPBG 分别降低4 mmol/L和6 mmol/L,HbAlc 降低2%。与格列本脲的对照试验显示,瑞格列奈能显著降低PPBG,FBG及空腹C肽水平(P<0.05),而格列本脲仅显著降低FBG(P<0.01),对PPBG没有作用,且显著增加C肽水平 (P<0.05)。C肽水平的变化表明本品对胰岛β细胞功能有保护作用;用 048/DK/N/S/SF试验,比较本品与磺脲类药物治疗1年的疗效。结果表明,治疗组的HbAlc和FBG水平变化分别是0.19%和0.5 mmol/L,而格列吡嗪组分别为0.78%和1.3 mmol/L,并且患者的血浆胰岛素水平明显降低; 053/AUS临床试验显示,本品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Ⅱ型糖尿病,可在血糖控制方面产生协同改善作用,HbAlc 和FBG均显著改善。单用本品和单用二甲双胍治疗3月后,约20%的患者获得良好的血糖控制,25%血糖控制不佳。在联合治疗组中,60%患者获得良好的血糖控制,没有1例处于较差的血糖控制。本品耐受性好,患者发生低血糖危险性低于应用磺脲类药物者,也没有严重低血糖的发生。本品还适用于特殊的患者人群如老年人或有轻度肝肾功能损害者。
对120例患者进行为期12周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其中治疗组68 例,餐前15min口服0.5 mg或1mg瑞格列奈,对照组52例,早餐前口服格列吡嗪1.25mg。结果表明,治疗组2个剂量组可分别降低空腹血糖(FBG) 2.1mmol/L和3.6 mmol/L,糖化血红蛋白Alc(HbG)分别降低1.6%和1.9%,餐后2h血糖(PPG)分别降低3.6 mmol/L和5.1 mmol/L。对照组FPG降低0.8 mmol/L,HbG降低1%。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同其他降血糖药物一样,服用瑞格列奈可能发生以下不良反应:
1,低血糖:这些反应通常较轻微,通过给予糖类较易纠正。若较严重,可输入葡萄糖。
2,视觉异常:已知血糖水平的改变可导致暂时性的视觉异常,尤其是在治疗开始时。只有极少数病例报告瑞格列奈治疗开始时发生上述的视觉异常,但在临床试验中没有因此而停用瑞格列奈的病例。
3,胃肠道:临床试验中有报告发生胃肠道反应,如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和便秘。同其他口服降血糖药物相比,这些症状出现的频率以及严重程度均无差别。
4,肝脏酶系统:个别病例报告用瑞格列奈治疗期间肝功酶指标升高。多数病例为轻度和暂时性,因肝功酶指标升高而停止治疗的病人极少。
5,过敏反应:可发生皮肤过敏反应,如瘙痒、发红、荨麻疹。由于化学结构不同,没有理由怀疑可能发生与磺酰脲类药物之间的交叉过敏反应。
尚未在怀孕期或哺乳期妇女中进行研究,因此怀孕期和哺乳期妇女禁用。1,同其他大多数口服促胰岛素分泌降血糖药物一样,瑞格列奈也可致低血糖。与二甲双胍合用会增加发生低血糖的危险性。如果合并用药后仍发生持续高血糖,则不能再用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而需改用胰岛素治疗。在发生应激反应时,如发烧、外伤、感染或手术,可能会出现高血糖。
2,与其他口服降糖药一样,患者必须慎用,以避免开车时发生低血糖。
3,用药过量可能出现低血糖症状,例如眩晕、出汗、震颤、头痛等。一旦出现这些反应,应采取有效措施纠正低血糖,如口服糖类。比较严重的低血糖伴有癫痫发生、意识丧失或昏迷,应静脉输入葡萄糖。
4,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非甾体抗炎药、水杨酸盐、奥曲肽、乙醇及促合成代谢的激素同用,瑞格列奈的降血糖作用会因之增强。
5,与口服避孕药、噻嗪类药物、糖皮质激素、达那唑、甲状腺素激素和拟交感神经药同用,会减弱本品的降血糖作用。
6,CYP3A4抑制剂(如酮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红霉素、米比法地尔可能升高本品血浆水平。
7,对能诱导CYP3A4的药物,如利福平或苯妥英钠,可能降低本品的血浆水平。
化学性质 
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从乙醇-水(2:1)结晶,熔点126-128℃。从中性水中结晶,熔点130~131℃。 [α]D20+6.97°(C=0.975,甲醇);[α]D20+7.45°(C=1.06,甲醇)。急性毒性LD50。大鼠(g/kg):>1口服。
用途 
抗糖尿病药物。非磺酰脲类口服降血糖药,用于治疗Ⅱ型糖尿病。
用途 
用作降血糖药
生产方法 
把化合物(Ⅰ)转化为其N-乙酰基衍生物后,再通过和L-谷氨酸成盐拆分得到(S)型的旋光异构体,再和化合物(Ⅱ)反应形成酰胺(Ⅲ),再水解得到产物。

安全信息

WGK Germany2
RTECS号000000033825
海关编码2933399090
毒性LD50 orally in rats: >1 g/kg (Grell)

MSDS信息

提供商 语言
英文
英文
更新日期产品编号产品名称CAS号包装价格
2024/01/25HY-15209瑞格列奈
Repaglinide
135062-02-150mg714元
2024/01/25HY-15209瑞格列奈
Repaglinide
135062-02-110mM * 1mLin DMSO785元
"瑞格列奈"相关产品信息
水杨酸甲酯 甲磺隆 乙氧基亚甲基丙二腈 醚菌酯 乙酸甲酯 甲基硫菌灵 苯磺隆 二乙氧基甲烷 4-乙氧羰基-3-乙氧基苯乙酸 4-乙氧基苯酚 乙氧基喹啉 那格列奈 格列美脲 REMOGLIFLOZINETABONATE (S)-3-甲基-1-[2-(1-哌啶基)苯基]丁胺.N-乙酰-L-谷氨酸盐 (R)-瑞格列奈乙酯 (4-羧基-3-乙氧基)苯乙酸 溴甲烷
主页 | 企业会员服务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 旧版入口 | 中文MSDS | CAS Index | 常用化学品CAS列表 | 化工产品目录 | 新产品列表 | 评选活动 | HS海关编码 | MSDS查询 | 化工站点

Copyright © 2016-2023 ChemicalBook 版权所有  京ICP备07040585号  京公海网安备11010802032676号  

互联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9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编号(京)-非经营性-2015-0073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证明(三级)  营业执照公示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本站规定,单位或个人购买相关危险物品应取得有效的资质、资格条件。
参考《应急管理部等多部门关于加强互联网销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通知 (应急〔2022〕119号)》《互联网危险物品信息发布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