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盏花又名灯盏细辛,因其形状酷似古老的油灯,最早记载于《滇南本草》一书:灯盏细辛多用于跌打损伤,具有发表散寒、消炎止痛之功效。
地顶草、灯盏花,地朝阳、双葵花、东菊
盏花的化学成分有黄酮类、咖啡酸酯类、芳香酸类、香豆素类、吡喃酮类等多种成分。
木质根状茎;叶主要集中于基部,莲座状;花期生存,倒卵状披针形或宽匙形;茎叶少数,狭长圆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茎叶少数,狭长圆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总苞半球形,总苞片线状披针形;瘦果狭长圆形。
灯盏花分布于中国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等地。常见于海拔1200~3500的中山和亚高山开旷山坡,草地或林缘。喜地势平坦、水源条件好,需土质肥沃、排灌良好的砂壤土或红壤土。
灯盏花据《滇南木草》记载可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疾病的常用中草药。味微苦,甘温辛,性寒,具有微寒解毒、祛风除湿、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消炎止痛的功效。
活血通络止痛,祛风散寒。用于中风偏瘫,胸痹心痛,风湿痹痛,头痛,牙痛。
一般不会有什么副作用,但如果患者体质虚弱、过量服用,可能会引起胃肠不适,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同时药物主要是通过肝肾代谢,如果过量服用,可能会加重肝肾负担,严重时可能会导致肝肾功能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