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莨菪为茄科山莨菪属的植物,高约1米,根粗壮,叶子较厚,有一定弹性,单叶互生,卵形或长椭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蒴果近球状,种子圆肾形。其具有镇痛解痉,活血去瘀,止血生肌的作用。
樟柳(青海) “唐川那保
山莨菪的根与全草含多种托品类生物碱;莨菪碱、东莨菪碱、红古豆碱、山莨菪碱[(s)hydro-xyhyoscyamine]及樟柳碱等。
多年生草本,高达1米。根肥大,长圆锥形,黄褐色。茎直立,多数丛生,稍有毛或无毛。单叶互生;叶柄粗壮;叶片长方卵形至窄椭圆形,长8~21厘米,宽4~13厘米,全缘,微波或有疏浅齿。夏季开花,花单生于叶腋,花梗粗壮,先端微弯;花萼广钟形,径约3.5厘米,先端有5个稍不整齐浅裂片,脉网明显;花冠钟形,与萼略等长,紫红棕色,先端有5个浅圆裂片;雄蕊5,着生花冠管基部,稍被长柔毛;子房上位,近球形,花柱长大,柱头大,圆头状。蒴果包围于膨大宿萼中,果梗粗壮,木质,径达2毫米,宿萼长方钟形,长约7厘米,径约5厘米,先端有5个浅裂片,萼棱粗大凸起,脉网明显,盖裂,盖部1室,下部2室。种子多数,棕褐色,扁圆形。
山莨菪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国大陆的甘肃、西藏、云南、青海 (青藏高原)等地,生长于海拔2,800米至4,200米的地区,一般生长在山坡及草坡阳处。
山莨菪性味苦、辛,温,有大毒。具有镇痛解痉、活血去瘀、止血生肌的功效。
山莨菪可用于溃疡病,急、慢性胃肠炎,胃肠神经功能症,胆道蛔虫症,胆结石,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
山莨菪中毒时可见:口渴,咽喉灼热,吞咽困难,皮肤干热潮红,瞳孔散大,视物模糊,兴奋,烦躁不安,说胡话,脉搏速等症状,甚至发生痉挛,呼吸中枢麻痹死亡。
将山莨菪药材粉碎后加乙醇溶液提取,然后收集提取液,浓缩得浸膏,取浸膏用硅胶基质的强阳离子交换(SCX)固相萃取(SPE)材料对粗碱中的生物碱进行选择性富集,以得到生物碱富集片段,用于山莨菪中生物碱的分离分析及分离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