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戊基双环己烷甲酸的应用

2022/1/25 8:52:59

背景及概述[1]

4-戊基双环己烷甲酸是一种反-4-烷基环己基甲酸化合物。环己烷类液晶具有较高的相变温度和较低的粘度,克服了目前仍广泛使用的联苯类液晶相变温度低、粘度大、响应速度较慢的缺点,因此近年来这类液晶发展较快。反-4-烷基环己基甲酸是合成这类液晶材料必不可少的重要中间体,并且也常应用于医药、农药等精细化学品的合成。4-戊基双环己烷甲酸还可用于制备液晶单体反,反-4-烷基-4′-戊基-3(E)烯-双环己烷。

应用[2]

4-戊基双环己烷甲酸可用于制备化合物反,反-4-烷基-4′-戊基-3(E)烯-双环己烷。反,反-4-烷基-4′-戊基-3(E)烯-双环己烷类液晶单体具有粘度小、响应速度快、较好的光学各向异性、与其他液晶单体相溶性高等优越性能,同时该类液晶单体的清亮点高,对光和热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反,反-4-烷基-4′-戊基-3(E)烯-双环己烷类液晶单体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液晶基础材料,在混晶中的使用量较大。制备路线如下,该路线生产成本低,适于工业化生产。

当R1为正戊基时,目标产物为反,反-4-正戊基-4′-戊基-3(E)烯-双环己烷。路线如下:

化合物I的合成:向1L三颈瓶中加入甲苯80g和甲醇320g,再加入4-戊基双环己烷甲酸88g,缓慢加入浓硫酸8g,回流反应3小时;旋蒸出甲醇,降温至40℃,加入甲苯80g,水洗两遍,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蒸干溶剂,得92.4g的化合物I,收率100%。

化合物II的合成:向1L三颈瓶中加入四氢呋喃400g和93.1g(0.316mol)的化合物I,在搅拌下加入硼氢化钾27.1g(0.475mol)、无水氯化锂20.1g(0.475mol),氮气置换,控温60℃反应5小时,GC监控反应结束。

降至室温,重量百分比浓度为10%的盐酸中和反应体系,用140g甲苯萃取,静置分液,下层水相用70g甲苯萃取,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负压浓缩干溶剂,得84.2g 的化合物II,收率100%。

化合物III的合成:向1L三颈瓶中加入二氯甲烷300g、84.2g的化合物II,再加入三乙胺41.6g、4-二甲氨基吡啶0.38g,氮气保护,降温至0℃,滴加对甲苯磺酰氯63.2g的二氯甲烷(250mL)溶液,滴加完毕后升温至25℃,继续反应10小时,HPLC监控反应结束。

向反应体系中加入水160g,搅拌10分钟,静置分液,用二氯甲烷100g萃取水相,合并有机相,有机相水洗两遍,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干燥后的有机相浓缩干,向其中加入正庚烷330g,升温至60℃,搅拌1小时,降温至0℃,过滤,烘干得到白色的化合物III,122.0g,收率92.2%(不含母液回收)。

目标产物的合成:在氮气保护中,向500mL三颈瓶中加入镁屑13.8g(0.57mol)、无水四氢呋喃30mL,配制1-氯-2-丁烯34.8g(0.38mol)的四氢呋喃(105mL)溶液,控温0-20℃,向三颈瓶中滴加1-氯-2-丁烯的四氢呋喃溶液,滴加完毕后保温反应1小时得格氏试剂。

向2L三颈瓶中加入四氢呋喃620g、125.6g(0.30mol)的化合物III、氮气保护,降温至-30℃,加入1mol/L双烯丙基合镍的正己烷溶液30mL,滴加上述格氏试剂,滴加完毕后,保温反应3h。反应结束后,缓慢滴加重量百分比浓度为10%的盐酸中和反应体系使反应淬灭。

淬灭后用正庚烷萃取,有机相用水洗至中性,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蒸干溶剂,采用体积比为1:4的正庚烷/乙醇体系重结晶三次,烘干后得到目标产物65.8g,纯度99.9%,收率72%。

目标产物的表征:

1H-NMR(400MHz,CDCl3):δ:5.43(2H,m);2.07(2H,m);1.47-1.63(11H,m);1.15-1.45(18H,m); 1.00(2H,m);0.89(3H,m);

MS,m/z 290(M+)。

参考文献

[1] [中国发明,中国发明授权] CN03134328.7 反-4-烷基环己基甲酸的合成方法

[2] [中国发明] CN202110062187.8 一种反,反-4-烷基-4′-戊基-3(E)烯-双环己烷类液晶单体的制备方法

免责申明 ChemicalBook平台所发布的新闻资讯只作为知识提供,仅供各位业内人士参考和交流,不对其精确性及完整性做出保证。您不应 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因此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与ChemicalBook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量:200 0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4-戊基双环己烷甲酸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