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了解伏马毒素B1

2023/12/15 9:47:36

简介

全球食品和饲料中真菌毒素含量的增加已成为科学家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迄今已鉴定出400多种真菌毒素。真菌毒素主要包括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A,OTA)、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伏马毒素(Fumonisin,FB)等,这些毒素是由真菌产生的次生毒性代谢物,对动物和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作为危害最严重的毒素之一,伏马毒素B1是由串珠镰刀菌等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产生的一种次级代谢产物,并且是一类由不同的多氢醇和丙三羧酸组成的结构相似的双酯化合物。FB1、FB2、FB3在FB中最为常见,其中伏马毒素B1含量最高、毒性最强、对谷物的污染最为严重。伏马毒素B1是一种水溶性真菌毒素,其分子量为721.83,易溶于甲醇、水等极性溶剂,并且具有极强的热稳定性,不易被蒸煮破坏,最先被Laurent等从FB中分离出,且广泛存在于玉米、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及其加工制品中,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及动物体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伏马毒素B1

毒性概况 

伏马毒素B1是由串珠镰刀菌和轮状镰刀菌等在适宜环境条件下生成的次级代谢产物,主要污染玉米等粮食作物,故伏马毒素B1可通过食物链传播,对人和动物健康造成巨大威胁。有报道指出,对于人、畜来说,伏马毒素B1不仅是一种促癌物,而且完全是一种致癌物。此外,伏马毒素B1会对神经酰胺合成酶的活性起到抑制作用,并可经食物链传播,严重危害畜禽和人类的健康。研究已证明,伏马毒素B1可引起马脑白质软化症,临床症状表现为初期病畜嗜睡拒食、共济失调等,严重可导致死亡;可诱导猪肺水肿综合症,并对胰脏和肝脏造成损伤;对动物免疫系统造成损害,进而影响免疫功能,导致免疫受到抑制。因此,建立可靠、操作简便、快速灵敏且成本低的检测方法对食物中的伏马毒素B1进行监控显得尤为重要。

检测方法

目前,对伏马毒素B1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常见方法,主要分为免疫学方法和仪器法。免疫学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免疫层析法(Immunochromatographic assay,ICA)等。其中,ELISA法虽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但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操作,且耗时长、操作繁琐,难以实现即时监测。另外,ICA 法虽具有检测迅速、操作简便等优点,但其灵敏度低,且难以实现多元化定量分析。仪器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薄层层析(Thin-Layer Chromatography,TLC)以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Mass Spectrometry,LC-MS/MS)等,这些方法虽然结果准确度高,但是由于大多具有样品前处理复杂或成本高等缺点,难以实现快速检测。

参考文献

[1]邓梅. 核酸适配体功能化磁珠在伏马毒素B1分离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 江西:南昌大学,2022. 

免责申明 ChemicalBook平台所发布的新闻资讯只作为知识提供,仅供各位业内人士参考和交流,不对其精确性及完整性做出保证。您不应 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因此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与ChemicalBook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量:169 0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伏马毒素B1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