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腺甘基蛋氨酸的生物学功能

2024/3/5 8:50:41 作者:风华

概述

 S-腺甘基蛋氨酸一种常见的参与甲基转移的辅助底物,最早是由意大利人坎托尼 (G. L. Cantoni) 在1952年发现的。它是由三磷酸腺苷酸和蛋氨酸在蛋氨酸腺苷转移酶的作用下合成的。甲基转移,巯基转移,和氨基丙基化都与 S-腺甘基蛋氨酸有关。这些合成代谢反应发生于全身各处,大多数的 S-腺甘基蛋氨酸的生产和消费在肝脏中进行。附着在 S-腺甘基蛋氨酸中的蛋氨酸的硫原子上的甲基基团具有化学活性,这使得这个甲基基团在转甲基反应中很容易转到受体底物上。目前已知的超过40多种的代谢反应涉及到把甲基从 S-腺甘基蛋氨酸转移到各种底物上,如核酸,蛋白质,脂质和次生代谢产物。在细菌中, S-腺甘基蛋氨酸被连接到核糖的开关上,参与调节蛋氨酸,半胱氨酸的合成。

 S-腺甘基蛋氨酸是存在于各种生物体内的天然物质, 对于肝细胞再生、分化以及调节肝细胞对于各种损伤的敏感程度均起着重要作用,具体的纯净物质表现为白色固体。有关该物质的作用周期包括生产,消费和再生S三个过程。第一步反应由的 S-腺甘基蛋氨酸依赖型甲基化酶使用 S-腺甘基蛋氨酸作为底物产生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S-腺苷高半胱氨酸水解酶进一步将其水解为同型半胱氨酸和腺苷。同型半胱氨酸再通过甲基转移反应重新变成蛋氨酸。这个反应是由钴胺素依赖型或钴胺素独立型的蛋氨酸合成酶完成的。蛋氨酸可以进一步被转换回 S-腺甘基蛋氨酸,完成整个循环。

S-腺甘基蛋氨酸.jpg

生物学功能

 S-腺甘基蛋氨酸作为护肝利胆药中唯一注射用药,疗效显著,并且无任何副作用,深受患者青睐。同时,它对抑郁症和关节炎也有不错的治疗效果,进而可以用于治疗精神抑郁症和各类肝脏疾病引起的胆汁淤积性肝病。此外,该物质还可作为预防癌症、心血管疾病和抗衰老的高级保健药物,具有起效快,副作用小,安全可靠等特点[1-2]。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在肝炎方面的治疗功能。首先它可以治疗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常见的肝脏损伤性疾病,常见的病原有甲、乙、丙、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及其他一些嗜肝病毒感染。许多肝炎病毒感染,尤其是急性感染期间常表现胆汁淤积性黄疸,许多研究表明 S-腺甘基蛋氨酸对于治疗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功异常疗效显著,退黄效果优于常规保肝治疗[3]。2010年的一项大样本、多中心的回顾性研究评估了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和(或)戊型肝炎]所致肝内胆汁淤积的中国患者应用 S-腺甘基蛋氨酸注射液的疗效和安全性,共有16家中心参加,筛选1280例患者,随机入组905例,结果显示SAMe治疗14天,总胆红素降低50%患者比例达37.7%,在戊型肝炎患者中,该比例可提高至58.3%,轻、中、重度胆汁淤积的患者应用 S-腺甘基蛋氨酸14天均能够有效改善生化指标, S-腺甘基蛋氨酸 2000 mg/d较1000 mg/d疗效更佳,总体安全性良好。

其次是酒精性肝病。 酒精性肝病是因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肝脏疾病,初期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为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各型酒精性肝病均可发生胆汁淤积。急性酒精性胆汁淤积罕见,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也极少发生胆汁淤积。而大约25%慢性酒精性肝病合并肝内胆汁淤积,且往往提示预后不良。S-腺甘基蛋氨酸作为甲基供体和生理性巯基化合物的前体参与体内重要的代谢反应, 通过促进该物质依赖性膜磷脂的形成而恢复生物膜的流动性,还通过促进内源性巯基的合成, 生成谷胱甘肽、胱氨酸等活性物质, 增强肝脏的解毒能力, 改善酒精所引起的肝损伤。另外,  S-腺甘基蛋氨酸能降低血清TNF-α含量, 可能是其保护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4]。

再者是药物性肝炎。药物是引起肝细胞性胆汁淤积的常见原因。药物引起的肝损伤可分为肝细胞损伤型、胆汁淤积型及混合型,其中大约20%~25%为胆汁淤积型。药物几乎可以引起所有类型的肝损伤。引起药物性胆汁淤积的常见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冬眠灵、氯丙嗪、红霉素、中草药等。目前临床应用 S-腺甘基蛋氨酸治疗药物性肝病肝内胆汁淤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该物质在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围手术期治疗中的研究提示,腺苷蛋氨酸组患者的肝功能较甘草酸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腺苷蛋氨酸组患者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升高幅度均小于对照组, 其中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指标控制效果明显,提示 S-腺甘基蛋氨酸在围术期的治疗中,保护肝功效果明显, 尤其对合并胆红素升高的患者有更好疗效。

制备方法

文献报道了一种 S-腺甘基蛋氨酸的制备方法[5],以多羟基有机试剂保护酶的活性,以腺苷三磷酸前体,L-蛋氨酸和磷酸根离子为底物,以葡萄糖或/和麦芽糖为能量供体,加入金属离子的组合物,利用有透性的生产菌株全细胞催化生产 S-腺甘基蛋氨酸。本发明使用金属离子的组合物调控代谢流量从而提高能量自偶联效率,加入有机试剂对菌体和酶的活性进行保护,利用有透性的生产菌株来制备 S-腺甘基蛋氨酸,缩短了合成时间,并使得产物积累到胞外,从而可以节省后续分离的成本和简化操作步骤。

参考文献

[1]赵晔,李建生,郭明洲,等.S-腺苷蛋氨酸对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和BGC-823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 2010, 90(22):6.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0.22.013.

[2]褚爱霞,张爱军,许琳,等.S-腺苷蛋氨酸治疗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伴发焦虑抑郁障碍的疗效观察[J].肝脏, 2011(05):42-45.DOI:CNKI:SUN:ZUAN.0.2011-05-014.

[3]王颖,吴亮,田德英.S-腺苷蛋氨酸治疗慢性重型肝炎临床观察[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06, 12(4):2.DOI:10.3969/j.issn.1007-1024.2006.04.006.

[4]白冰,何清,唐尉,等.S-腺苷蛋氨酸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系统评价[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2012, 4(2):9.DOI:10.3969/j.issn.1674-7380.2012.02.001.

[5]应汉杰,周雪文,张磊,等.一种S-腺苷蛋氨酸的制备方法:CN200810020215.4[P].CN101230373B.

免责申明 ChemicalBook平台所发布的新闻资讯只作为知识提供,仅供各位业内人士参考和交流,不对其精确性及完整性做出保证。您不应 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因此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与ChemicalBook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量:66 0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S-腺甘基蛋氨酸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