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苯海索的滥用

2020/10/21 8:46:20

在精神病学和药理学中,依赖特指因反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导致的病理现象。精神活性药物的强化作用、耐受性、躯体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都制定了相应的药理学实验方法和相关的指导原则,从而在实验方法证明了精神活性的作用。在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中,编码F10-F19精神障碍的标题是:「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依赖综合征是这类障碍的专属诊断术语。「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是成瘾精神病学的全部内容。

在临床工作中,戒断症状被认为是依赖综合征的重要表现。但是,非精神活性药物,如帕罗西汀,在突然停止使用时也可以出现戒断症状;而可卡因和甲基苯丙胺等精神活性物质却几乎不产生戒断症状。可以产生戒断症状的非精神活性药物,使用过程中,躯体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停止使用药物,可能打破这种平衡,出现撤药反应(戒断症状)。

苯海索是抗胆碱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躯体可以代偿性地增强胆碱功能,以适应苯海索对抗胆碱的药理作用,达到一种平衡。在停止使用苯海索时,这种适应的平衡被破坏了。增强的胆碱功能就可以产生不适,造成戒断症状。这种情况,有可能使患者继续使用苯海索,并被视为产生了依赖。

其实,对描述这种现象,「依赖」这个术语是不合适的。因为,依赖只针对精神活性物质。苯海索不是精神活性物质。非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的戒断并不是依赖综合征。严格地说,患者只是产生了戒断症状,是停药反应。

无庸讳言,苯海索在精神科的使用有严重滥用的趋势。部分临床医生主张预防性用药,增加了苯海索的使用频率。苯海索是目前精神科使用最广泛的药物。其实,早就有学者认为:和不主张预防性应用抗胆碱药物一样,苯海索的长期联合使用也宜慎重,即使要用,也应在3个月内逐步撤去。抗精神病药长期阻断多巴胺2型受体(D2),导致D2受体敏感性代偿性增加(超敏),缓解D2受体阻断效应,使急性锥体外反应(EPS)倾向于耐受,部分患者经7-10d的适应,EPS症状会自动消失。故对服中、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的患者,苯海索在服3个月后可试行撤除。

苯海索引起的戒断症状是一种严重的不良反应,该情况可能使患者持续使用这种药物,长期滥用。精神科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是相当突出的,而作为控制药源性EPS的苯海索,也可以产生明显不良反应。这个问题尚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才有不断的关于苯海索戒断病例报道。

免责申明 ChemicalBook平台所发布的新闻资讯只作为知识提供,仅供各位业内人士参考和交流,不对其精确性及完整性做出保证。您不应 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因此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与ChemicalBook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量:60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