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拉格雷——支架辅助栓塞未破裂动脉瘤的新选择

2020/10/26 11:48:42

相较于传统的氯吡格雷,普拉格雷能够有效降低未破裂动脉瘤栓塞过程中血栓形成的风险。

————摘自文章章节

研究背景

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是支架辅助栓塞动脉瘤常见的治疗策略,其目的是降低术中血栓形成导致的脑梗死风险。氯吡格雷作为抗血小板药物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围手术期。然而,研究显示约44%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氯吡格雷抵抗,寻求新的抗血小板药物对降低术中血栓形成相关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来自韩国首尔大学医学院的崔医生团队总结该团队介入治疗未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应用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普拉格雷)患者与传统氯吡格雷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其结果发表在2018年8月的《Neurosugery》杂志上。

研究方法

历时17个月,共纳入411名患者(共计505个未破裂动脉瘤)。其中普拉格雷组(Prasugrel,PSG)纳入225名患者共277个动脉瘤;氯吡格雷组(Clopidogrel,CPG)纳入186名患者228个动脉瘤。PSG组普拉格雷的诱导及维持剂量分别为20mg及5mg。CPG组氯吡格雷的诱导及维持剂量分别为300mg及75mg。对于服药后6小时血液检测证实P2Y₁₂反应单位值(P2Y₁₂ reaction unit,PRU value)大于285的支架辅助动脉瘤栓塞患者,常规加服阿司匹林及西洛他唑(200mg/天)。术后3个月内,氯吡格雷组推荐两到三种抗血小板药物同时服用(视患者个体对氯吡格雷的反应性而定);普拉格雷组推荐服用普拉格雷5mg/日。3个月后,两组患者均推荐阿司匹林终身服用。

研究结果

显示相较于氯吡格雷组,普拉格雷组平均P2Y₁₂反应单位值明显降低(125.7 vs.251.0,P<0.001);血小板抑制比率明显增加(57.8%vs.18.7%, P<0.001);药物抵抗比率明显降低(2.7%/人vs.29.6%/人)。普拉格雷组与氯吡格雷组发生术中血栓形成的例数分别为1例和7例,围手术期出血事件的发生例数分别为1例和3例。与氯吡格雷相比,普拉格雷有效降低了术中血栓形成的风险(加权危险比,0.17;95%可信区间,0.03-0.99)。同时,普拉格雷不增加未破裂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出血风险。

得出结论

相较于传统的氯吡格雷,普拉格雷能够有效降低未破裂动脉瘤栓塞过程中血栓形成的风险。

免责申明 ChemicalBook平台所发布的新闻资讯只作为知识提供,仅供各位业内人士参考和交流,不对其精确性及完整性做出保证。您不应 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因此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与ChemicalBook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量:151 0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普拉格雷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