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疟新药—复方蒿甲醚及其制备方法

2022/2/8 16:57:26

全世界抗药性疟疾日渐增多,已有70%以上的恶性疟疾原虫对现有抗疟药如氯喹、氯酚喹、氯胍、乙胺嘧啶和甲氯喹及其复方等,在使用中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此外,氨酚喹、甲氯喹及其复方等毒副反应也较为严重,直接影响到全世界每年1.03亿疟疾患者和2.64亿疟原虫携带者的治疗。

蒿甲醚(C18H28O5)和本芴醇(C30H32CI3NO)是近年来研制成功的两种结构和作用不同的新型抗疟药。此两药通常都用单药治疗。蒿甲醚的作用特点是杀疟原虫快速,但杀虫不彻底,治疗后病人血中残留的原虫复燃率高。本芴醇恰恰相反,杀虫较彻底,治愈率高,却奏效缓慢,但是两者的共同点是对抗药性恶性疟疾疗效显著。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疟药复方蒿甲醚,是基于运用药物间的增效作用和互补作用原理,通过动物实验研究,确定药物间的作用类型,寻找复方的组成,借以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既发挥蒿甲醚速效作用的优势,又充分利用本芴醇杀虫彻底,治愈率高的特点。迄至目前,国内外尚无与此同类的抗疟药复方制品。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通过动物试验研究确定蒿甲醚和本芴醇的剂量系列配比关系以及达到配比条件下的增效作用。以伯氏属原虫(Plasmodium berghei)感染小白鼠为试验模型,采用正交性设计,用“4天抑制试验”法对两药物的不同剂量系列配比进行抗疟效价的平行对比试验,以直线回归方程计算法求出ED50或ED90及其增效指数。

增效指数= (单药ED5D或ED90)/(复方中相应药ED50或ED90)

按此公式求出本复方抗鼠疟配比为2∶0.75(ED90的增效指数>6)。

在鼠疟实验基础上,进行猴疟原虫(Plasmodium  Knowlesi)/恒河猴试验,结果表明复方抗疟的配比为1∶3~6。

二、本复方药物间作用类型的评定是按照peters(1969)的相加线图示法测定的,凡是复方ED90的坐标点位于相加线附近者,判为药物间有相加作用,坐标点位于相加线下方,且远离该线者,判为药物间有增效作用,若坐标点位于相加线上方,且远离该线者,判为药物间有拮抗作用,本复方呈药效学增效作用。

三、对复方杀虫速度的判定是用人工感染疟疾的模型动物血中原虫密度增长到高密度时,用大剂量(等效量)即20×ED90/ig给药法,给药后连续观察动物血中原虫的下降速度,按原虫下降90%的时间计算,复方为49.7小时,本芴醇单药为64.3小时,因蒿甲醚未能使原虫密度下降至90%即回升了。可见复方的杀虫速度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四、蒿甲醚和本芴醇组方配比的临床探索。根据动物试验结果,参照蒿甲醚和本芴醇单药临床有效剂量推算西药的配比为1∶4~1∶6,因此按1∶4计量,每片含蒿甲醚25mg,本芴醇100mg,按1∶5计量,每片含蒿甲醚20mg,本芴醇100mg以及按1∶6计量每片含蒿甲醚20mg,本芴醇120mg,三种配比,选1∶5及1∶6设两个组,进行临床平行对比试验,两组均用3天4次疗法,即首次口服4片,间隔8、24、48小时各服4片,成人总量16片。选择恶性疟疾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结果显示两者药后4小时,原虫下降率分别为96.3%和94.2%;平均原虫消失时间为34.8小时和36.0小时,平均退热时间为23.2小时和22.4小时。但28天原虫复燃率1∶5组为20%,1∶6组则无一复燃,全部治愈。证明在该试验中复方中的蒿甲醚和本芴醇对人疟的配比为1∶6。

五、复方延缓原虫产生抗药性作用的判定。通过小剂量递增连续血传法培育原虫抗药株,以此抗药株对复方蒿甲醚和本芴醇单药分别进行抗药性产生速度的平行对比试验,历时560天,连续培育80代,结果证明两药伍用,具有延缓原虫产生抗药性和降低原虫抗性程度的作用。例如培育20代的疟原虫对药物耐受剂量计算,对本芴醇单药的耐受剂量比其对原剂量的耐受力增加100倍,对蒿甲醚则增加20倍,但是对本复方仅增加2.9倍。按第30代抗性指数(Ⅰ90)计算,本芴醇>410,复方>19.3,说明此试验方法能较确切地评定本复方有延缓原虫产生抗药性的作用,在实际使用中不易产生抗药性。

六、按药理学方法测定复方在临床上的副作用。以小鼠、大鼠和猫为试验模型,复方两药按1∶6配制,总用量为112mg/kg(相当于人用一次剂量的10倍),按等容量灌胃,小鼠、大鼠均为10ml/kg,猫2ml/kg,观察期间,对动物的神经系、心血管系及呼吸系等进行检查。但结果均无任何药理活性变化。

七、按毒理学方法对复方进行安全性评价,其中蒿甲醚和本芴醇之比为1∶6配制。急性毒性试验用小白鼠半数致死量(LD50),灌胃给药为4455mg/kg,腹腔注射为1554mg/kg。按化学毒力分级标准,该复方属于低毒级。大白鼠和Bea-gle狗14天毒性试验,各设大、中、小三个剂量组,每天口服一次,连续14天,观察并检查动物的饮食、体重、血液学、生化等指标以及主要脏器和药物靶器官的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大白鼠的基本安全剂量为448MKD,相当于临床剂量的40倍;狗的安全剂量为556MKD,相当于人用剂量的50倍。在大剂量组,靶器官的肝肾,虽有异常变化,但停药后28天检查均恢复正常。说明该复方毒性低,安全范围大,无不可逆性毒性反应。

八、复方和单药对人恶性疟疗效比较。设两个试验组,口服给药,采用3天4次疗法,各组恶性疟患者20例,比较观察复方及其相应剂量的蒿甲醚和本芴醇单药三者的疗效。

给药后24小时原虫的下降率:复方为97%,蒿甲醚为95.1%,本芴醇为74.5%;平均原虫消失时间:复方为35.6小时,蒿甲醚为38.7小时,本芴醇为68.4小时;平均退热时间复方为23.8小时,蒿甲醚为19.7小时,本芴醇为40小时,28天治愈率,分别为95%,45%和65%,该实验性治疗方案能比较清晰地说明复方和单药在疗效上的差别,复方优于单药。

九、复方的临床扩大试验及氧喹疗效对比试验,复方蒿甲醚口服给药,3天4次疗法,共收治恶性疟疾400例。临床观察的主要指标:(1)平均原虫消失时间(试验结果为23.2~41.0小时);(2)平均退热时间(结果为20.4~25.7小时);(3)给药后28天治愈率(结果平均为95~100%),表明复方疗效比蒿甲醚单药(45%)提高1.3倍以上。

复方与氯喹疗效对比试验。复方按3天4次疗法给药,氯喹采用国际标准给药,即首次4片,8、24和49小时各服2片,成人总量10片。复方组患者35例,氯喹组患者22例。观察内容:(1)平均原虫消失时间(结果分别为37.8和87.3小时);(2)平均退热时间(结果分别为24.2和58.5小时);(3)28天治愈率(结果分别为97.1%和40.9%)。证明复方对于抗氯喹疟疾有显著疗效,明显优于氯喹1.4倍以上。

对患者血、尿及心电图检查均无异常发现。

根据本发明复方蒿甲醚提出的技术方案给出的实施例如下:实施例1:通过动物试验研究,确定复方中蒿甲醚和本芴醇的剂量系列关系,以及两药混合后的增效作用。以伯氏疟疾原虫(Plasmodium  berghei)感染的小白鼠为试验模型,采用正交性设计,“4天抑制试验”法对两药的不同剂量系列配比进行抗疟效价平行对比试验,以直线回归方程计算法求出ED或ED及其增效指数。

增效指数= (单药ED50或ED90)/(复方中相应药ED50或ED90)此公式求出复方抗鼠疟的配比。

在鼠疟试验基础上,以诺氏猴疟原虫(Plasmodium  Knowlesi)/恒河猴为模型进行试验。每只猴静脉接种5×10寄生疟原虫的红细胞。当动物血液中原虫寄生率达3~5%时,按设计方案开始给药(灌胃)。首次给药后每12小时涂片镜检一次,原虫转阴后改为每日一次,15天后隔日一次,连续观测105天,根据药效学标准判定试验结果。

免责申明 ChemicalBook平台所发布的新闻资讯只作为知识提供,仅供各位业内人士参考和交流,不对其精确性及完整性做出保证。您不应 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因此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与ChemicalBook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量:465 0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蒿甲醚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