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冬酰胺酶说明书

2020/10/25 9:01:40

概述

门冬酰胺通常并非必需氨基酸,但某些肿瘤细胞(如淋巴白血病细胞等)缺乏门冬酰胺酶而不能合成门冬酰胺,须依赖宿主供给。给予门冬酷胺酶后,细胞外液中的门冬酰胺水解成门冬氨酸,遂使肿瘤细胞缺乏左旋门冬酰胺,蛋白合成受影响,肿瘤细胞生长抑制,最后导致死亡。正常细胞由于自己有能力合成而可幸免。动物实验中本品对大鼠和小鼠白血病及实体瘤均有效,且尚未发现它与常用的抗肿瘤药物有交叉耐药现象。

药物特点

1. 本品优点是对于常用药物治疗后复发的病例也有效;缺点是单独应用不但缓解期短,而且很易产生耐受性,故目前大多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

2. 本品注射剂为白色冻干块状物或粉末。

用法用量

本品可用于静脉注射、静脉滴注、肌内注射和鞘内注射。一般剂量:10000-15000单位/m2 ,每周3-7次,亦可每周用1次。一般3-4周为1个疗程。总剂量根据所用药物的纯度和毒性而定。根据不同病种,不同的治疗方案,用量有较大差异。如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诱导缓解方案:日剂量500U/m2 ,或1000U/m2 ,最高可达2000U/m2 ;以10-20天为1个疗程。

操作要点

1. 本品可引起过敏反应,故用药前必须先做皮试。一般用10-50单位/0.1ml作皮内注射。有过敏史的患者应十分小心或不用。

2. 本品配制的稀释液定要澄明才能使用,且要在稀释后8小时内应用。

3. 静脉注射:静脉注射前必须用灭菌注射用水或0.9%氯化钠注射液加以稀释,每10000单位的小瓶稀释液量为5ml。给药时,应经正在输注的0.9%氯化钠注射液或葡萄糖注射液的侧管注入,注射时间不得短于30分钟。

4. 静脉滴注:先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然后加入0.9%氯化钠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滴注。

5. 肌内注射:在含本品10000单位的小瓶内加入2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加以稀释,每个注射部位注射量不应超过每次2ml。

6. 皮试药液的制备:加5ml的灭菌注射用水或0.9%氯化钠注射液于小瓶内,摇动,使瓶内10000单位的本品溶解。抽取0.1ml(含2000单位/ml),注入另一个含9.9ml稀释液的小瓶内,制成浓度约为20U/ml的皮试药液。用0.1ml皮试液(约2.0单位)做皮试,观察至少1小时,如有红斑或风团即为皮试阳性反应。

7. 本品不同生产厂家、不同批号的产品,其纯度和过敏反应均有差异,使用时必须慎重。日本协和发酵制药厂生产的门冬酰胺酶的适应证、用法用量、不良反应与常州千红生化生产的有所不同。

8. 本品溶解后,不宜长时间放置,以免丧失活力。

9. 每次注射前须备有抗过敏反应的药物及抢救器械。

10. 本品与甲氨蝶呤合用时,可通过抑制细胞复制的作用而阻断甲氨蝶呤的抗肿瘤作用。有研究表明,如本品在给甲氨蝶呤9-10天前应用或在给甲氨蝶呤后24小时内应用,可以避免抑制甲氨蝶呤的抗肿瘤作用,并可减少甲氨蝶呤对胃肠道和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

1. 较常见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呼吸困难、关节肿痛、皮疹、皮肤瘙痒、面部水肿,严重者可发生呼吸窘迫、休克甚至致死。在用肌内注射给药的晚期儿童白血病患者,虽其轻度过敏反应的发生率较高,但有报道称肌内注射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生率较静脉注射给药低。一般多次反复注射者易发生过敏反应,但曾有在皮内敏感试验(皮试)阴性的患者中发生过敏反应的报道。

2. 肝损害、胰腺炎、食欲减退,凝血因子Ⅰ、Ⅱ、Ⅲ、Ⅳ及纤维蛋白原减少等较常见。肝损害常在开始治疗的2周内发生,可能出现多项肝功能异常。

3. 可见脂肪肝、血氨升高、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下降、血小板减少、贫血和出血。

4. 可见蛋白尿、氮质血症、水肿。

5. 严重急性胰腺炎、糖尿病也可能发生。

6. 也可能发生广泛脑器质性障碍,甚至导致死亡。

7. 以上不良反应均可达到停药的指征,切不可疏忽。

8. 还可发生厌食、恶心、呕吐和腹泻、乏力、头痛,偶可出现嗜睡、昏睡、不安、意识和定向障碍等。

应急措施

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必须就地抢救,予以保持气道畅通、吸氧及用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措施。

免责申明 ChemicalBook平台所发布的新闻资讯只作为知识提供,仅供各位业内人士参考和交流,不对其精确性及完整性做出保证。您不应 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因此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与ChemicalBook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量:1260 0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门冬酰胺酶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