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戊烷-1,3-二甲酸甲酯的应用

2022/5/27 8:51:27

背景[1-3]

环戊烷-1,3-二甲酸甲酯是一种重要的环烷烃多元羧酸乙醇医药中间体,为白色至灰白色固体,用于生产磺胺药SMPZ。

生产方法:由氯乙酸甲酯经胺化而得。将氨水冷却至0℃以下,滴加氯乙酸甲酯,保温2h。于20℃以下通氨至预定量,静置反应8h后,排除余氨,升温至60℃,减压浓缩,得环戊烷-1,3-二甲酸甲酯。

环戊烷-1,3-二甲酸甲酯是在环戊烷的1号和3号碳上连接上了两个甲酸甲酯。环戊烷是一种环烷烃、乙醚、苯、四氯化碳、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主要用作溶剂和色谱分析的标准物质。

中间体是指半成品,是生产某些产品中间的产物,比如要生产一种产品,可以从中间体进行生产,节约成本。中间体有由环状化合物如苯、萘、蒽等经磺化、碱熔、硝化、还原等反应而成。

环戊烷-1,3-二甲酸甲酯

例如,苯经硝化成硝基苯,再经还原成苯胺,苯胺可经化学加工成染料、药物、硫化促进剂等。硝基苯和苯胺都是中间体。也有由无环化合物如甲烷、乙炔、丙烯、丁烷、丁烯等经脱氢、聚合、卤化、水解等反应而成。例如丁烷或丁烯经脱氢成丁二烯,丁二烯可经化学加工成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丁二烯是中间体。

最初指用煤焦油或石油产品为原料合成香料、染料、树脂、药物、增塑剂、橡胶促进剂等化工产品的过程中,生产出的中间产物。现泛指有机合成过程中得到的各种中间产物。

所谓医药中间体,实际上是一些用于药品合成工艺过程中的一些化工原料或化工产品。这种化工产品,不需要药品的生产许可证,在普通的化工厂即可生产,只要达到一些的级别,即可用于药品的合成。

应用[4][5]

用于钙质白干海绵Leucandra sp.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及几种海绵的红外波谱表征研究

运用不同极性的溶剂分步萃取将海绵Leucandra sp.的乙醇提取物浸膏分成石油醚层、二氯甲烷层以及正丁醇层三个部位,再利用低压柱色谱、中压柱色谱、反相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制备等多种色谱分离方法从中分离得到39个化合物,其中包括2个新化合物、1个新天然产物、20个首分化合物。

采用核磁、红外波谱和质谱等波谱技术,并结合文献,确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leucandraoid A(Al),leucandraoid B(A2),7-羟基-3,4-亚甲二氧基苯乙酸(A3),7-甲基-7-羟基-3,4-亚甲二氧基苯乙酸(A4),3,4-亚甲二氧基苯乙酮(A5),3,4-亚甲二氧基苯甲酮甲酸甲酯(A6),3,4-亚甲二氧基苯乙酰胺(A7),5-羟甲基苯并-1,3-二氧环戊烷(胡椒醇)(A8),3β,5α,6β-胆甾三醇(A9),7,22-麦角甾二烯-3β,5α,3β-三醇(A10),胆固醇(A11,),3β-羟基胆甾-5,7,9(11),22-四烯(A12),3p-羟基胆甾-5,7,22-三烯(A13),麦角甾醇(A14)、3β-羟基麦角甾-5,7,9(11),22-四烯(A15),3p-羟基谷甾-5,7,22-三烯(A16),十六酸(A17),十八烷酸(A18),胸腺嘧啶(A19),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A20),尿嘧啶(A21),methyl(2Z,6R,8R,9E)-3,6-epoxy-4,6,8-triethyl-2,4,9dodecatrienoate(A22),尿嘧啶脱氧核糖核苷(A23),咖啡因(A24),对羟基苯甲酸乙酯(A25),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酯)(A26),3β-hydroxy-(22E,24R)-24-ethylcholesta-5,8,22-trien-7-one(A27),Cholesta-5-ene-3β,7α-diol(A28),对羟基苯甲酸丁酯(A29),对羟基苯甲酸辛酯(A30),对羟基苯甲酸癸酯(A31),对羟基苯甲酸异癸酯(A32),Cholesta-5-ene-3β,7α-diol(A33),2-Methyl-13-icosenoic acid methyl ester(A34),2-methyl-13-icosenoic acid pyrrolidide(A35),2-methyl-13-icosenoic acid dimethyldisulfide(A36),5a(H)-cholestan-3-one(A37),(3β)-stigmast-7-en-3-ol(A38),(3β)-stigmast-5-en-3-ol(A39)。

其中A1,A2为新化合物。对新化合物进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A1对肿瘤细胞MDA-MB-231显示有一定程度的体外抑制活性。另外,本文利用“多级红外光谱宏观指纹分析法”,采用三级鉴定技术即一维红外光谱(一级鉴定)、二阶导数图谱(二级鉴定)、二维红外相关光谱(三级鉴定),对采集的27种海绵进行了表征,同时对同一片海域不同采集时间的同种海绵,以及同一采集时间同一种海绵不同部位进行了表征,探索和初步建立了一套更为简便的关于海洋动物海绵的红外光谱技术区别表征的方法。

参考文献

[1]New 2-Methyl-13-Icosenoic Acid from the Temperate Calcisponge Leuconia johnstoni[J].Elodie Quévrain,Gilles Barnathan,Tarik Meziane,Isabelle Domart-Coulon,Vony Rabesaotra,Marie-Lise Bourguet-Kondracki.Lipids.2012(4)

[2]Bioactive Metabolites from the Sponge Suberea sp.[J].Kamel H.Shaker,HeidiZinecker,Mohamed A.Ghani,Johannes F.Imhoff,BerndSchneider.Chemistry&Biodiversity.2010(12)

[3]From anti-fouling to biofilm inhibition:New cytotoxic secondary metabolites from two Indonesian Agelas sponges[J].Triana Hertiani,RuAngelie Edrada-Ebel,Sofia Ortlepp,Rob W.M.van Soest,Nicole J.de Voogd,Victor Wray,Ute Hentschel,Svetlana Kozytska,Werner E.G.Müller,Peter Proksch.Bioorganic&Medicinal Chemistry.2009(3)

[4]The sterols of calcareous sponges(Calcarea,Porifera)[J].Chemistry and Physics of Lipids.2008(1)

[5]甘建红.钙质白干海绵Leucandra sp.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及几种海绵的红外波谱表征[D].第二军医大学,2014.

免责申明 ChemicalBook平台所发布的新闻资讯只作为知识提供,仅供各位业内人士参考和交流,不对其精确性及完整性做出保证。您不应 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因此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与ChemicalBook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量:251 0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环戊烷-1,3-二甲酸甲酯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