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胱甘肽S转移酶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2024/5/27 9:19:44 作者:云霄

背景[1-3]

谷胱甘肽S转移酶单克隆抗体也被称为GST单克隆抗体或谷胱甘肽S转移酶单克隆抗体,是一种能够识别GST(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单克隆抗体。这种抗体在生物学研究和蛋白质工程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检测和纯化携带GST标签的蛋白质。

制备谷胱甘肽S转移酶单克隆抗体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将天然的或重组的GST免疫小鼠或兔子,然后从小鼠或兔子的脾脏中取出免疫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筛选出能稳定表达GST单抗的细胞株。这些细胞株经过体外培养或小鼠体内诱生腹水形成后,从培养基或腹水中纯化即可得到GST单抗。

谷胱甘肽S转移酶单克隆抗体.png

谷胱甘肽S转移酶单克隆抗体

谷胱甘肽S转移酶单克隆抗体在蛋白质表达、纯化和相互作用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将GST标签融合到目标蛋白质中,可以利用GST单抗检测蛋白质是否成功表达并评估其表达水平。同时,GST单抗也可用于亲和层析纯化,高效地纯化融合蛋白质,去除杂质。此外,谷胱甘肽S转移酶单克隆抗体还可用于共沉淀实验,帮助研究蛋白质与其他分子的相互作用。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多功能酶,参与解毒作用,特别是对亲电性化合物如农药、环境污染物和某些药物的代谢。单克隆抗体是一种高度特异性的抗体,由单一B细胞克隆产生,能够精确地识别并结合到目标抗原上。

谷胱甘肽S转移酶单克隆抗体在科研和医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1.科研应用:

用于检测和定量特定类型的GST,帮助研究者了解GST在生物样本中的分布和表达水平。

用于研究GST的功能,包括其在药物代谢和解毒过程中的作用。

用于构建GST的细胞或动物模型,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和调控机制。

2.医学应用:

作为诊断工具:某些类型的GST与特定疾病(如癌症)的发展有关,单克隆抗体可以作为检测这些GST的标记,帮助诊断疾病。

作为治疗剂:某些单克隆抗体可以针对特定的GST进行靶向治疗,例如通过阻断GST介导的药物代谢来增强药物疗效。

应用[4][5]

谷胱甘肽S转移酶单克隆抗体可以用于结肠癌癌组织中GST-π、TOPOⅡ、TS的表达与术后行XELOX预后的研究

通过对结肠癌癌组织标本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π、II型拓扑异构酶和胸苷酸合成酶的表达情况的检测,分析它们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同时分析谷胱甘肽S-转移酶π、II型拓扑异构酶和胸苷酸合成酶的表达情况与结肠癌术后行XELOX方案化疗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为提高结肠癌患者生存期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11月在我院行结肠癌根治术(手术截止时间为2018年11月)并术后行XELOX方案化疗的患者资料72例,检测其癌组织标本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π、II型拓扑异构酶和胸苷酸合成酶的表达情况并与患者临床病理学资料之间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二者之间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谷胱甘肽S转移酶单克隆抗体联合检测谷胱甘肽S-转移酶π、II型拓扑异构酶、胸苷酸合成酶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并且对72例患者进行术后3年的生存分析随访,通过分析比较72例患者3年预后情况,评估谷胱甘肽S-转移酶π、II型拓扑异构酶、胸苷酸合成酶的表达对XELOX化疗方案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谷胱甘肽S转移酶单克隆抗体结果:在纳入研究的72例患者结肠癌组织标本中:(1)谷胱甘肽S-转移酶π阳性有50例(69.4%),且与结肠癌癌组织学分化、肿瘤直径和临床分期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其余5个被观察的临床病理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2)II型拓扑异构酶阳性有53例(73.6%),与被观察临床病理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3)胸苷酸合成酶阳性有39例(54.2%),胸苷酸合成酶阳性表达与肿瘤直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与其余7个被观察的临床病理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4)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行XELOX化疗,谷胱甘肽S-转移酶π阳性组患者的3年的OS低于谷胱甘肽S-转移酶π阴性组(P<0.05);II型拓扑异构酶阳性组患者的3年的OS低于阴性组(P<0.05);TS阳性组的3年OS低于阴性组(P<0.05);(5)在结肠癌组织中II型拓扑异构酶和胸苷酸合成酶表达为负相关表达,而谷胱甘肽S-转移酶π、II型拓扑异构酶和胸苷酸合成酶表达无相关性。

参考文献

[1]Apigenin enhances apoptosis induction by 5-fluorouracil through regulation of thymidylate synthase in colorectal cancer cells.[J].Yang Changwon;Song Jisoo;Hwang Sunjae;Choi Jungil;Song Gwonhwa;Lim Whasun.Redox biology,2021

[2]Identifying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within the time window compatible with reperfusion therapy,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π(GST-π)and peroxiredoxin 1(PRDX1):exploratory prospective multicentre study FLAG-1 protocol.[J].Karakus Arif;Girerd Nicolas;Sanchez JeanCharles;Sabben Candice;Wietrich Anthony;Lavandier Karine;Marchal Sophie;Aubertin Anne;Humbertjean Lisa;Mione Gioia;Bouali Sanae;Duarte Kevin;Reymond Sandrine;Gory Benjamin;Richard Sébastien.BMJ open,2021

[3]Nuclear Transglutaminase 2 interacts with topoisomerase II⍺to promote DNA damage repair in lung cancer cells.[J].Lei Xiao;Cao Kun;Chen Yuanyuan;Shen Hui;Liu Zhe;Qin Hongran;Cai Jianming;Gao Fu;Yang Yanyong.Journal of experimental&clinical cancer research:CR,2021

[4]Inhibition of histone deacetylases,topoisomerases and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by metal-based anticancer agents:Design&synthetic strategies and their medicinal attributes[J].Kaur Manpreet;Loveleen;Kumar Raj.Bioorganic Chemistry,2020

[5]任奔奔.结肠癌癌组织中GST-π、TOPOⅡ、TS的表达与术后行XELOX预后的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23.

免责申明 ChemicalBook平台所发布的新闻资讯只作为知识提供,仅供各位业内人士参考和交流,不对其精确性及完整性做出保证。您不应 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因此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与ChemicalBook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量:22 0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谷胱甘肽S转移酶单克隆抗体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