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诺马苷的人工抗原制备方法

2020/10/20 9:12:51

背景及概述[1]

两色金鸡菊(Coreopsistinctoria)又名昆仑雪菊,为菊科金鸡菊属的野生草本植物,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其头状花序在维吾尔医医院常作为一种民族药材进行使用,具有活血化瘀、和胃健脾、降压降脂等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两色金鸡菊的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对其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现已从最初的提取物研究阶段深入到具体的单体成分研究阶段。黄诺马苷全称为异奥卡宁7-O-β-D-吡喃葡萄糖苷,是从两色金鸡菊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的一种二氢黄酮类化合物,被认为是该药材的有效成分之一,其药理作用广泛,但目前关于黄诺马苷单体的体内外药代动力学研究并不多见。

人工抗原的制备[2]

1)采用高碘酸钠氧化法将黄诺马苷和牛血清白蛋白(BSA)进行偶联,其原理是将糖基上的邻二羟基结构氧化为醛基,醛基再与蛋白上的氨基结合得到稳定的以碳-氮单键连接的结合物,从而实现了黄诺马苷与载体蛋白的偶联。薄层结果显示偶联成功,但免疫小鼠后,间接竞争ELISA结果显示小鼠血清对小分子无特异性,分析其原因可能由于高碘酸钠在氧化糖基上邻二羟基结构的同时破坏了黄诺马苷分子中其他邻二羟基结构,也有可能BSA的结构不易暴露氨基等等。

2)采用曼尼希法合成黄诺马苷人工抗原,将黄诺马苷与更易暴露氨基的载体蛋白多聚赖氨酸偶联。经薄层色谱法检测,偶联物不随展开剂展开,而停留在点样原点,显现出蛋白特征,但经显色剂处理后,在点样处可见明显色斑,与黄诺马苷对照品的颜色一致,说明停留在原点的偶联物同时又具有小分子的特征,由此可见,黄诺马苷与载体蛋白偶联成功。

主要参考资料

[1] 黄诺马苷在MDCK单层细胞模型上的转运机制分析

[2] 黄诺马苷人工抗原合成及鉴定

免责申明 ChemicalBook平台所发布的新闻资讯只作为知识提供,仅供各位业内人士参考和交流,不对其精确性及完整性做出保证。您不应 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因此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与ChemicalBook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量:88 0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黄诺马苷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