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试剂盒失效后的处理需根据试剂类型、危险性和实验室规范采取不同措施,具体流程如下:
一、失效判断标准
过期试剂:超过标注有效期(如粉剂溶解后超过1周未使用)或反复冻融导致性能下降。
性能异常:出现沉淀、变色、吸光度变化超出允许范围(如空白吸光度ΔA/min超限)或线性验证失败(r²<0.975)。
二、处理流程
1、分类登记
建立过期试剂台账,记录名称、批号、失效日期及处理方式。
区分无机/有机试剂、毒性(如含氰化物需单独处理)。
2、特殊试剂处理
生物活性试剂:121℃高压灭菌30分钟后再处理。
放射性标记试剂:按放射性废物管理规范处置。
三、预防措施
1、库存管理
采用“先进先出”原则,定期盘点试剂有效期。
粉剂试剂现配现用,液体试剂分装冻存。
2、性能监控
新批号试剂需验证精密度(CV≤10%)、线性范围(r≥0.990)。
定期进行干扰试验(偏差≤±10%)。
四、合规要求
处理记录需保存至少5年,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含重金属试剂需交由有资质的危废处理机构。
五、预防建议与总结
预防优先:严格按说明书保存试剂(如不同试剂分常温、4℃、-20℃存放),收到后7个工作日内完成预测定。
核心原则:失效试剂盒不可继续使用,处理时需兼顾实验室安全规范与环保要求,最大限度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