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PTA(1,2 - 双 (2 - 氨基苯氧基) 乙烷 - N,N,N',N'- 四乙酸)及其四钠盐、四钾盐是常用的钙离子螯合剂,在化学和生物学实验中用于精确调控钙离子浓度。以下从结构、理化性质、应用场景及使用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一、化学结构与基本性质
BAPTA(游离酸)
BAPTA 四钠盐
结构:四个羧酸基团与钠离子(Na⁺)结合,形成稳定的钠盐结构。
水溶性:高(10 mg/mL,澄清淡黄溶液),易溶于水和缓冲液,适合直接用于水溶液实验。
分子量:约 620.5(具体因结晶水而异)。
稳定性:在生理 pH 范围内(6.0-8.0)稳定,不易受 pH 波动影响。
BAPTA 四钾盐
结构:四个羧酸基团与钾离子(K⁺)结合,形成钾盐结构。
水溶性:极高(100 mg/mL),远高于钠盐,适用于需高浓度螯合剂的场景。
分子量:约 632.8。
稳定性:同样在生理 pH 下稳定,但对镁离子(Mg²⁺)的选择性略低于钠盐(选择性比约 100:1)。
二、钙离子结合特性
结合常数(Kd):两者对钙离子的亲和力均极高(Kd ≈ 10⁻⁹ M),适用于低浓度钙信号监测。例如,BAPTA 四钠盐在无镁条件下 Kd 为 110 nM,四钾盐在无镁条件下 Kd 为 160 nM,在 1 mM Mg²⁺存在时升至 440 nM。
选择性:对 Ca²⁺的选择性远高于 Mg²⁺(钠盐选择性 > 100 倍,钾盐选择性约 105 倍),且受 pH 影响小,优于传统螯合剂(如 EDTA、EGTA)。
结合速率:因分子结构中含芳香氮原子,结合 Ca²⁺的速率常数(kₒₙ)比 EDTA 高 10⁴倍,适合捕获瞬态钙信号(如细胞内钙瞬变)。
三、应用场景对比
1. BAPTA 四钠盐
优势:
荧光检测:与 Ca²⁺结合后,紫外吸收峰从 254 nm 红移至 279 nm(pH > 6.0),可通过分光光度法或荧光显微镜实时监测钙浓度变化。
胞内钙调控:虽本身无膜通透性,但可通过酯化修饰(如 BAPTA-AM)进入细胞,用于研究胞内钙信号通路。
稳定性:在生理条件下长期稳定,适合长时间实验(如细胞培养、组织切片)。
典型应用:
动态钙信号监测(如神经元、肌肉细胞)。
药物筛选中评估钙依赖的细胞反应。
神经保护研究(如抗癫痫、抗兴奋性毒性损伤)。
2. BAPTA 四钾盐
优势:
高水溶性:100 mg/mL 的溶解度使其可快速配制高浓度溶液,适用于需快速调整钙浓度的实验(如电生理学)。
胞外钙调节:无膜通透性,仅作用于细胞外环境,避免干扰胞内钙稳态。
低背景干扰:钾离子对细胞内环境的影响通常小于钠离子,尤其在需严格控制离子强度的实验中更具优势。
典型应用:
细胞外钙缓冲液的配制(如膜片钳实验)。
研究钙依赖的酶活性(如胞外酶促反应)。
急性组织处理(如脑片钙成像)。
四、使用注意事项
储存条件:
溶液配制:
离子干扰:
荧光特性:
五、价格与性价比
总结
BAPTA 四钠盐:平衡了水溶性、荧光检测能力及钙结合特异性,是细胞内钙信号研究的首选。
BAPTA 四钾盐:凭借超高水溶性和低离子干扰特性,在胞外钙调控及需高浓度螯合剂的实验中更具优势。
BAPTA(游离酸):主要作为合成前体,用于制备膜通透性衍生物(如 BAPTA-AM)或特定盐形式。
实验中应根据具体需求(如钙浓度范围、检测方法、离子环境)选择合适的盐形式,并严格控制储存和使用条件以确保实验准确性。
☎️电话:0745-2866551
🌍手机:19976851779(微信同号)
💬QQ:3002713163
🎁商城:www.huibaish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