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SA质控品使用中的常见问题主要集中在均匀性、稳定性、操作规范及结果解读等方面。以下是具体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均匀性与稳定性问题
1、瓶间差异大
问题:质控品不同瓶间检测值差异显著,影响实验重复性。
解决:选择均匀性良好的质控品,使用前充分混匀,并参考厂家提供的均匀性数据(如CV%<5%)。
2、复溶后稳定性不足
问题:复溶后质控品在7天内检测值与新复溶品差异显著。
解决:分装保存,避免反复冻融;复溶后尽快使用,或选择稳定性更优的质控品(如37℃热稳定性14天偏差<±15%)。
二、操作规范问题
1、加样误差
问题:移液不准导致质控值波动,影响标准曲线准确性。
解决:校准移液器,使用排枪或自动加样器,避免气泡和交叉污染。
2、孵育条件不当
问题:温度或时间偏差导致非特异性结合。
解决:严格按说明书控制孵育条件(如37℃±0.5℃),使用封板膜防止蒸发。
三、结果解读问题
1、回收率异常
问题:质控品回收率超出80%-120%范围,提示样本基质干扰或试剂问题。
解决:检查样本处理(如避免溶血),或更换更匹配的质控品。
2、稀释线性不佳
问题:质控品稀释后检测值与理论值偏差>20%,影响定量准确性。
解决:验证稀释操作,确保标准品完全溶解,或更换线性范围更宽的试剂盒。
四、质控品选择与保存
选择建议:优先选择批间差小、稳定性好的质控品,并确保与待测样本基质匹配(如血清/血浆)。
保存要求:-20℃分装保存,避免反复冻融;复溶后4℃短期保存需验证稳定性。
通过规范操作、严格质控及合理选择质控品,可显著提升ELISA实验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