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僵菌和绿僵菌均为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在生物防治中具有广泛应用,但二者在分类地位、形态特征、寄主范围、致病机理、环境适应性及实际应用等方面存在显著区别,具体如下:
1. 分类地位
- 白僵菌: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虫草菌科(Cordycipitaceae),白僵菌属(Beauveria)。
- 绿僵菌: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麦角菌科(Clavicipitaceae),绿僵菌属(Metarhizium)。
2. 形态特征
- 白僵菌:菌落初期为白色,后期可能变为淡黄色或粉红色。分生孢子为单细胞,球形或卵形,无色,聚集成孢子粉。
- 绿僵菌:菌落初期为白色,后期变为绿色或暗绿色。分生孢子为单细胞,椭圆形或圆柱形,无色,聚集成孢子粉。
3. 寄主范围
- 白僵菌:寄主范围较广,可感染超过700种昆虫,包括鳞翅目、鞘翅目、半翅目、双翅目等,尤其对鳞翅目害虫效果显著。
- 绿僵菌:寄主范围也很广,可感染超过200种昆虫,包括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半翅目等,尤其对鞘翅目害虫(如金龟子)效果显著。
4. 致病机理
- 白僵菌:通过分生孢子附着在昆虫体表,萌发后侵入虫体,在体内繁殖并产生毒素(如白僵菌素),导致昆虫死亡。死亡虫体表面布满白色菌丝和孢子,形成“白僵”。
- 绿僵菌:通过分生孢子附着在昆虫体表,萌发后侵入虫体,在体内繁殖并产生毒素(如绿僵菌素),导致昆虫死亡。死亡虫体表面布满绿色菌丝和孢子,形成“绿僵”。
5. 环境适应性
- 白僵菌:对湿度要求较高,适宜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长和感染昆虫。
- 绿僵菌: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尤其在高温和低湿度条件下仍能保持较高的活性,因此更适合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使用。
6. 应用领域
- 白僵菌: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和园艺领域,用于防治多种害虫,如玉米螟、松毛虫、蚜虫等。
- 绿僵菌:同样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和公共卫生领域,尤其适用于防治地下害虫(如蛴螬)和蝗虫等。
7. 商品化制剂
- 白僵菌:市场上已有多种白僵菌制剂,如可湿性粉剂、油悬浮剂等,用于害虫的生物防治。
- 绿僵菌:市场上也有多种绿僵菌制剂,如颗粒剂、可湿性粉剂等,适用于不同环境和害虫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