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乌头碱
品牌: Medlife
CAS号:302-27-2
货号:PC76961
规格:20mg/价格:¥452.00
链接:https://www.med-life.cn/product/1270663.html
在天然产物研究的版图中,Aconitine(乌头碱)始终占据着矛盾而独特的地位。作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的标志性成分,它既是中医药“附子”“草乌”的核心活性物质,也是历史上最著名的植物毒物之一。从古罗马克利奥帕特拉七世的毒杀阴谋,到现代实验室中钠离子通道的精密研究,Aconitine的科研价值正随着技术进步被重新定义。
一、心脏毒性:从“致命毒药”到“潜在治疗”的认知革命
Aconitine的分子结构(C19-双酯型二萜生物碱)赋予其强效的生物活性,却也埋下了致命的隐患。其通过激活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Nav1.5),导致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持续延长,引发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这种机制曾让Aconitine成为“毒理学教科书”中的经典案例——人类口服致死量低至29μg/kg,远超氰化物的毒性。
然而,近年研究揭示了其“双面性”:
低剂量心脏保护:实验显示,小剂量Aconitine或其代谢产物(如苯甲酰乌头碱)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改善心力衰竭模型的心功能。
代谢解毒机制:口服后,Aconitine在胃肠道和肝脏经历酯水解、羟化等代谢反应,转化为毒性较低的单酯型生物碱(如乌头原碱)。这一过程为开发“减毒炮制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
科研启示:Aconitine的心脏毒性研究已从单纯“避毒”转向“控毒”,为中药毒性成分的现代化开发提供了范式。
二、神经科学:钠通道研究的“天然探针”
Aconitine对神经系统的毒性同样源于钠离子通道的过度激活。它能特异性结合河豚毒素敏感型钠通道(TTX-S),导致神经元持续去极化,引发肌肉震颤、呼吸麻痹甚至死亡。但这一特性也使其成为神经科学研究的“天然工具”:
膜片钳技术标准品:在全细胞膜片钳实验中,Aconitine被用于诱导动作电位时程延长,验证奎尼丁、维拉帕米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调节作用。
神经退行性疾病模型:研究发现,Aconitine诱导的钠通道过度激活可模拟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神经元兴奋性毒性,为药物筛选提供新模型。
案例:2025年《Toxins》期刊报道,Aconitine在高温降解实验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如多元醇、单酯)显示出不同的钠通道亲和力,为设计选择性通道调节剂提供了结构线索。
三、跨学科应用:从法医毒理到生态研究
Aconitine的科研价值早已突破传统药理学边界:
法医毒理学:作为“曲棍球杀手”“咖喱杀手”等刑事案件中的关键证据,其检测方法(HPLC-MS/MS)的灵敏度已达0.1 ng/mL。
生态毒理学:研究显示,乌头属植物中的Aconitine可通过土壤微生物代谢或高温降解,但自然环境下降解缓慢,提示其作为生物污染物的潜在风险。
中药现代化:结合CYP450酶代谢研究,科学家正通过调控肠道菌群或联合甘草素等配伍药物,降低Aconitine的临床毒性。
四、未来展望:从“禁忌”到“可控”的科研突破
随着单细胞测序、类器官模型等技术的兴起,Aconitine的研究正进入精准化阶段:
个体化毒性预测:基于人类肝微粒体代谢差异的研究,可建立Aconitine的毒性预测模型,指导临床用药。
钠通道亚型选择性:通过结构修饰,开发仅作用于病理状态下的钠通道亚型(如Nav1.8),保留镇痛效果的同时规避心脏毒性。
订购: 400-086-2158
来源:https://www.med-life.cn/product/1270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