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夫定的合成工艺和药效活性

2024/5/8 9:29:44 作者:流风

克拉夫定,英文名为Clevudine,是一种乙型肝炎病毒DNA聚合酶抑制剂,它也是一种非自然 L-构型的核苷类似物,具有较强的抗 HBV 活性,半衰期长,毒性低的特点。克拉夫定在体外单独和与核苷类药物组合时,显示出显著的病毒抑制效应及肝脏生化改善作用,可用于治疗乙型肝炎。

克拉夫定的性状图

图1 克拉夫定的性状图

研究背景

2021年11月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药品审评中心(CDE)批准了克拉夫定开展针对慢性乙型肝炎(HBV)的III期临床研究。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据WHO报道全球约有2.57亿慢性HBV感染者,全球每年约有88.7万人死于HBV感染相关疾病目前已上市药物均难以达到乙肝功能性治愈,因此各种机制的药物仍处在临床阶段,以求找到突破性疗法,但多数处于I期或II期临床阶段,尚未有药物获批。[1]

研究价值

克拉夫定可实现部分患者长期停药,解决患者长期服药的依从性问题及长期服用NAs肾功能受损的风险;2、脉冲式给药可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发挥其免疫重启优势及进一步的cccDNA/HBsAg清除能力,同时避免和解决克拉夫定长期连续用药的劣势,有望实现部分患者达到功能/临床治愈远期目标的潜力,给患者提供更优的治疗方案。[1]

合成工艺

有研究报道了一种克拉夫定的绿色合成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将式II化合物溶于有机溶剂中,冰浴下加入40%的氢溴酸,四丁基氟化铵,搅拌反应3小时后加入三乙胺三氢氟酸盐,继续搅拌反应34小时即得式I化合物。(2)将胸腺嘧啶溶于乙腈中,然后往上述反应混合物中加入硫酸铵,1,1,1,3,3,3六甲基二硅氮烷,回流反应12小时后加入式I化合物,继续回流反应5小时即得式III化合物。(3)式III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脱除苯甲酰基即可得目标产物分子克拉夫定。[2] 

药效活性

克拉夫定在体外单独和与核苷类药物组合时,显示出有效抗病毒活性。它是第一代ASPIN分子,是一种非天然 L-核苷,通过活性代谢物 clevudine-5'-triphosphate 发挥作用。克拉夫定在 HepG2.2.15 和 HepAD38细胞中的 EC50 为 0.1 μM;当体外与 HepAD38 细胞中的几种核苷类药物组合使用时,该物质显示出对效力的协同作用。除抑制病毒复制和降低cccDNA拷贝数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克拉夫定对肝细胞免疫相关基因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以改变细胞微环境、重启机体自身免疫及诱导细胞凋亡。鉴于该活性分子兼具有抗病毒和免疫重启双重调节机制,有研究企业设计了脉冲给药方式,以期达到患者停药后持续病毒抑制,乃至部分患者达到功能性治愈的目的。

优势

批准应用于治疗慢性HBV感染的药物较多,主要有干扰素类(干扰素α和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和核苷类似物类(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等),但核苷类似物治疗后的病毒学反跳,耐药变异以及干扰素治疗后引起的不良反应一直困扰着临床医师,克拉夫定(clevudine,L-FMAU)作为新合成的β-L型核苷类似物,可高度选择性地抑制HBV复制,具有快速,强力抑制HBV复制的作用。目前克拉夫定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疗效可能会优于其他核苷类似物,而且细胞毒性和耐药变异不明显。

三期临床

在第3期临床试验中,克拉夫定显示出有效且持久的HBV抑制作用;在克拉夫定使用1年后,显示出与ETV相似的病毒学应答率,但观察到在少数受试者(1.7%至3.9%)长期治疗与可逆性骨骼肌病相关发生后,申办者自愿停止了克拉夫定的临床开发,转向下一代改良版ASPIN分子——ATI-2173的研发工作。

参考文献

[1] 金生,任红. 克拉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传染病杂志, 2008, 26(7):3.

[2] 杨希辰,马振雄,丁邦东. 一种克拉夫定的绿色合成工艺:CN201811375046.6[P].

免责申明 ChemicalBook平台所发布的新闻资讯只作为知识提供,仅供各位业内人士参考和交流,不对其精确性及完整性做出保证。您不应 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因此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与ChemicalBook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量:20 0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克拉夫定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