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氯间二甲苯酚消毒液能消灭新冠病毒?

2021/3/17 14:55:28

最近,朋友圈出现用各种消毒液消灭新冠病毒的方法,其中,有不少人用的是主要成分为对氯间二甲苯酚的消毒液,市面上常见的有滴露、威露士、诗乐氏、迪朵、绿管家等。

大家对这些消毒剂并不陌生,为何这次又粉墨登场,因为它的有效成份“对氯间二甲苯酚”中含有一个“氯”字。

很多人觉得它们属于含氯消毒剂。在度娘上找到下面灭活新冠病毒的有效方法后兴冲冲地用上了。

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 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对氯间二甲苯酚是不是含氯消毒剂?

虽然对氯间二甲苯酚名字含“氯”,但是它并不是含氯消毒剂。

含氯消毒剂是指溶于水能产生次氯酸钠的消毒剂。对氯间二甲苯酚(PCMX)又名氯二甲酚(Chloroxylenol),其在25℃的水中微溶,属于卤代酚类消毒剂。

这些消毒液外包装上通常写着:有效杀灭99.999%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这里敲小黑板了!所列出的这些名称是细菌或真菌而不是病毒,更不是本次害人不浅的新冠病毒。

对氯间二甲苯酚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就是大家熟悉的新冠病毒是否有杀灭作用?

目前官方出的最新诊疗方案,指出“对冠状病毒理化特性的认识多来自对SARS-CoV和MERS-CoV的研究”。

国际病毒分类学委员会将新型冠状病毒正式命名为“SARS-CoV-2”,其基因特征与SARSr-CoV和MERSr-CoV有明显区别。目前研究显示,SARS-CoV-2与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bat-SL-CoVZC45)同源性达85%以上。先前基因组研究表明SARS-CoV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包含了哺乳动物和鸟类的祖先,这种重组对人类的影响是灾难性的。

尽管多年来对氯间二甲苯酚被广泛使用,但它的作用模式尚未得到很好的研究。

笔者想从消毒剂的作用机制方面入手看看有没有可能对氯间二甲苯酚能杀死病毒,似乎没门!

找来找去发现有两篇替代性实验研究的文章。

不想了解实验过程的可直接看结论

2005年,Wolff等人用冠状病毒229E来测试4.8%对氯间二甲苯酚的抗病毒活性。

注:人冠状病毒229E (HCoV-229E)是冠状病毒科,α冠状病毒属的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它是导致普通感冒的病毒之一。

实验方法

4.8%对氯间二甲苯酚原液按1:40(v/v)稀释后待测。室温(23±2℃)按下图在玻璃皿中准备数个(具体个数文中未提及)不锈钢制成的圆片(0.7毫米厚,直径1厘米)作为载体,先各在上面滴加10微升的病毒混悬液,放1小时等它干,然后再滴加50微升待测消毒剂对氯间二甲苯酚,作用10分钟后,229E冠状病毒显著减少。

同样的试验方法,75%乙醇作用5分钟就能显著减少病毒。可知,对氯间二甲苯酚的抗病毒活性与酒精相比,并无优势。

2009年,Christine Dellanno等人用小鼠肝炎病毒(MHV-1)来测试4.8%对氯间二甲苯酚的抗病毒活性,原液按1:40(v/v)稀释后待测。

注:小鼠肝炎病毒 (mouse hepatitis virus, MHV)是冠状病毒科、β冠状病毒属的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可引起流行的小鼠疾病,临床表现为肝炎、脑炎和肠炎,死亡率很高。在发现SARS-CoV之前,无论在体内、体外还是在分子水平上,小鼠肝炎病毒都是被研究得最透彻的冠状病毒,是SARS-CoV的替代研究物。

实验方法

这回的实验方法与2005的实验有较大区别。室温下,在28平方厘米的培养皿(未注明材质)上滴入0.3mL的病毒悬液,放置30-50分钟,待其形成白色干膜,然后加入2mL的待测消毒剂对氯间二甲苯酚,作用30秒后未再发现存活的小鼠肝炎病毒。

小结

上述两个实验使用的都是载体定量法,均间接提示对氯间二甲苯酚可能对SARS-CoV有一定杀灭作用,但这两种病毒仅仅是作为替代研究物。

从本质上讲,消毒液的抗病毒活性评估,需要根据产品的常规用法(如表面消毒或手部消毒),将病毒与待测产品结合在一起,在适当规定和精确的接触时间内,对其抗病毒活性进行测试。以上证据并不足以支持对氯间二甲苯酚能灭活新型冠状病毒。

对氯间二甲苯酚对灭活新冠病毒是否有效还尚未找到有力的实验证据与文献支持。故暂不推荐其用于新型冠状病毒的灭活消毒。

免责申明 ChemicalBook平台所发布的新闻资讯只作为知识提供,仅供各位业内人士参考和交流,不对其精确性及完整性做出保证。您不应 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因此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与ChemicalBook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量:2615 0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4-氯-3,5-二甲基苯酚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