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使用注意点

2021/8/17 17:55:31

维生素A和维生素D是临床常用的脂溶性维生素,那么使用时需注意哪些呢?

维生素A

维生素A指视黄醇及衍生物,属于脂溶性维生素,其主要功能是维持视觉、上皮细胞完整、调节糖蛋白合成和细胞分化,缺乏时可引起毛囊角化等皮肤黏膜改变,及角膜软化、夜盲等眼部症状。

维生素A可来自肝脏、鱼油、奶制品、鸡蛋等动物性食物,绿叶蔬菜及黄色或橙色的水果和蔬菜等。

单次极大剂量或长期摄入高剂量维生素A可致维生素A过量和蓄积中毒,引起皮肤、骨骼、脑、肝等多脏器组织病变。

维生素A中毒症为人体摄入过量的维生素A引起的中毒综合征,多因一次性误食大量动物肝脏或一次性意外服用大剂量维生素A制剂(超过30万U)引起,也有部分因长期摄入过量维生素A制剂引起。

vitaminA.png

临床表现与摄入量和个体差异有关。一次摄入量超过30万U即可在12~24h内出现急性中毒症状,可引起颅压增高,出现头痛、呕吐、烦躁、视神经乳头水肿和复视、眼震颤等。慢性中毒症状有颅内压增高、转移性骨痛伴软组织肿胀、局部不红热、皮肤粗糙、瘙痒脱屑、色素沉着、口角皲裂、毛发稀少、干脆易断、肝脾大和出血倾向。

维生素A中毒症确诊,需立即停服,自觉症状常在1~2周内迅速消失,但血内维生素A可于数月内维持较高水平。氢氧化铝、硫糖铝可干扰维生素A生物吸收;口服避孕药物可提高血浆维生素A的浓度;与维生素E合用,可促进维生素A的吸收与利用。

维生素D

维生素D是一组类固醇衍生物,属于脂溶性维生素,主要为维生素D3和维生素D2,其主要功能是维持人体内钙的代谢平衡及骨骼形成,人体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是由阳光照射皮肤而产生,若缺乏与人体免疫功能异常、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密切相关。

维生素D不良反应有维生素D中毒、高钙血症、肾结石、高钙尿症、软组织钙化、精神异常、夜间多尿、便秘、腹泻、持续性头痛、心律失常、肌痛、骨痛、高血压等。

1.维生素D中毒

维生素D中毒症为人体摄入过量的维生素D,出现高钙血症、血清25(OH)D >250nmol/L,伴有高钙尿和低甲状旁腺素的症状,并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和异位钙化,与长期过量服用、大剂量突击治疗、对维生素D敏感有关。

临床表现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烦渴、尿频、夜尿多、脱水、酸中毒、头痛、血压异常、心电图ST段升高、轻度贫血、精神抑郁、肌张力低下、运动失调、昏迷惊厥、肾功能衰竭,长期慢性中毒可致骨骼、肾、血管皮肤出现相应的钙化,严重者可因肾功能衰竭而致死亡。

维生素D过量中毒即应停服维生素D,如血钙过高应限制钙的摄入,包括减少富含钙的食物摄入,加速钙的排泄,口服氢氧化铝可减少肠钙的吸收,使钙从肠道排出,口服泼尼松抑制可肠内钙结合蛋白的生成而降低肠钙的吸收,注意保持水、电解质的平衡。

2.高钙尿症和肾结石

维生素D可增加尿钙排泄而致高尿钙症。与钙剂联合增加肾结石风险。肾结石者慎用。

3.高钙血症

见于维生素D过多摄入,表现为恶心、呕吐、便秘、眩晕、肌无力、骨痛等。高钙血症者禁用。

4.软组织钙化

维生素D可致机体钙吸收增加,过多的钙负荷可能致血管钙化、肾与关节等软组织钙沉积及其导致的血压升高、心血管事件增加、肾衰竭和小儿生长发育停止。

合并动脉硬化、心功能不全、高胆固醇血症、高磷血症者慎用。联合钙剂时,高尿钙或高血钙风险增加;与洋地黄联用,如维生素D引起高钙血症,易诱发心律失常;与噻嗪类利尿剂联用,可增加高钙血症的风险;维生素D与含镁药物合用,可引起高镁血症,特别是慢性肾衰竭者;与含磷药物联用可诱发高磷血症,避免同用钙、磷和维生素D制剂。

参考文献

1中国儿童维生素A、维生素D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1,29(1):131-136

2儿童微量营养素缺乏防治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2010,48(7):502-509

3维生素D与成年人骨骼健康应用指南(2014年标准版)[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20(9):1011-1030

4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临床应用共识[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8,11(1):1-11

5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应用的中国实践方案(2019版)[J].中华内科杂志,2020,59(2):104-112

免责申明 ChemicalBook平台所发布的新闻资讯只作为知识提供,仅供各位业内人士参考和交流,不对其精确性及完整性做出保证。您不应 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因此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与ChemicalBook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量:45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