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西他滨和吉西他滨的区别

2023/2/9 16:12:48 作者:小满

化疗药物中地西他滨是个非常特殊的存在,这个药物会让大多数肿瘤医师感到既熟悉又陌生。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还有一个和地西他滨名字很像的吉西他滨,很多肿瘤内科医师会把地西他滨错认为吉西他滨,当然还有相当一部分的肿瘤科医师将地西他滨和吉西他滨混为同一类药物。

地西他滨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血液疾病中的常用的药物,血液科医师对此很熟悉。地西他滨是在 2006 年上市的,仍未被药理学教科书所收录。而吉西他滨主要用于非小细胞肺癌,胰腺癌,乳腺癌。

地西他滨的作用机制是相当的独特的,虽然名义上是化疗药物,但实际上其作用机制与化疗药物的作用机制并不相同,地西他滨的作用机制涉及到更多的是分子生物学知识。

地西他滨药品说明书中的药理作用.png

地西他滨药品说明书中的药理作用

地西他滨与 DNA 甲基化

胞嘧啶核苷、地西他滨、吉西他滨.png

从左到右依次是,胞嘧啶核苷、地西他滨、吉西他滨

上图为胞嘧啶、地西他滨、吉西他滨化学结构图。胞嘧啶与地西他滨结构非常相似,其实很难看出两者两者结构上的差别。地西他滨和阿糖胞苷/吉西他滨结构也很类似,三者本身都属于嘧啶类抗代谢药物。那地西他滨作为一个普通的化疗药物,为什么会最后演变成「高端的」分子治疗药物了呢?

在 1980 年对地西他滨的最早研究中,实际上也是将它作为一种传统的抗癌药物方向研发的。

在研发过程中发现,地西他滨使用临床耐受剂量与吉西他滨剂量类似,每疗程 1500-2500 mg/m2,这种剂量的地西他滨对治疗白血病有效,但其骨髓抑制非常严重,延长了造血恢复时间。

而随着对癌症表观遗传学的深入研究,地西他滨在去甲基化治疗中逐渐受到重视。我们在前面内容中已经介绍了,DNA 甲基化主要发生 CpG 的 C(胞嘧啶)位点,地西他滨结构与胞嘧啶结构非常相似,地西他滨经磷酸化后掺入DNA,然后与 DNA 甲基化转移酶(DNMTs,是 DNA 甲基化必需的酶)共价结合,并不可逆地抑制甲基化转移酶的活性,最终达到 DNA 去甲基化的目的。

DNA 低甲基化一方面会导致 DNA 结构不稳定,通过细胞毒性作用发挥抗肿瘤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对抑癌基因 CpG 岛的去甲基化,可恢复沉默的抑癌基因的表达,进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地西他滨仅需细胞毒剂量的 1/20 就能有效达到低甲基化的效果,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地西他滨的给药方法为低剂量、高强度、多疗程,能够达到限度的去甲基化,降低骨髓抑制的发生,地西他滨的去甲基化表观效应促进了肿瘤治疗的进展。

结语

地西他滨抗肿瘤作用局限性比较大,现仅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应用的比较广泛。随着肿瘤的免疫治疗研究兴起大家发现,表观遗传药物有增敏 PD-1、克服 PD-1 耐药的作用,因而这几年去甲基化药物与免疫治疗联合研究比较火热,未来地西他滨发展潜力还是很大的。

免责申明 ChemicalBook平台所发布的新闻资讯只作为知识提供,仅供各位业内人士参考和交流,不对其精确性及完整性做出保证。您不应 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因此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与ChemicalBook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量:108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