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柠檬酸酯类塑化剂由于其类似邻苯二甲酸酯的增塑性能,已成为邻苯二甲酸酯类等传统塑化剂的主要替代产品,在我国的使用量逐年上升。目前,已知的柠檬酸酯类塑化剂有50多种,常用的有柠檬酸三丁酯(Tributyl Citrate,TBC)、柠檬酸三乙酯(TriethylCitrate,TEC)、柠檬酸三(2-乙基)己酯(Trioctyl Citrate,TOC)、乙酰柠檬酸三丁酯(Tributyl O-acetylcitrate,ATBC)、乙酰柠檬酸三乙酯(Triethyl O-acetylcitrate,ATEC)、乙酰柠檬酸三己酯(Trihexyl O-acetylcitrate,ATHC)等。

其中,乙酰柠檬酸三乙酯是柠檬酸的脂肪酸酯,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油性液体,在矿物油中的溶解度为1.2%(体积),与醋酸纤维素、硝酸纤维素、醋酸丁酸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相容,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作纤维素类、乙烯基类等热塑性树脂及医药增塑聚合物的增塑剂。以乙酰柠檬酸三乙酯为增塑剂,与马来酸酐和2,5-二(叔丁基过氧基)-2,5-二甲基己烷制备的聚乳酸/淀粉共混物中,当乙酰柠檬酸三乙酯含量超过8%时,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显著提高。乙酰柠檬酸三乙酯在制药技术中也具有重要意义,可以用作剂型的包衣材料;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已批准乙酰柠檬酸三乙酯作为无毒增塑剂用于包括接触食品的金属制品和塑料制品中。
毒性研究
乙酰柠檬酸三乙酯的高剂量急性口服毒性毒理报告称,大鼠服用5-15mL/kg BW的乙酰柠檬酸三乙酯后几分钟内就会出现虚弱、抑郁、共济失调、过度兴奋、不安、尿流、呼吸不规律和劳累等现象,部分动物会出现抽搐等症状;猫也在服用1-9.55mL/kg BW的 乙酰柠檬酸三乙酯后几分钟内会出现恶心、呕吐、共济失调、虚弱、肌肉抽搐、震颤、体温降低、呼吸急促、虚弱、抽搐、呼吸衰竭和死亡等症状;且发现乙酰柠檬酸三乙酯的半数致死浓度(LethalDose,LD50)约为7mL/kg BW;在另一项实验中,发现6-12mL/kg BW的乙酰柠檬酸三乙酯会引起猫的血压进行性降低,最终导致休克的发生。此外,大鼠短期口服毒性研究称,大鼠食用含有1-4g/kg乙酰柠檬酸三乙酯的食物6周不会影响生长和诱发毒性,并且不会对血细胞产生不良影响。在非洲爪蟾胚胎的发育毒性试验中,得出胚胎乙酰柠檬酸三乙酯暴露96h后的半数有效浓度(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50)为413.8mg/L,且96h观察到的最低胚胎致畸浓度为363.5mg/L。这些结果表明,高剂量乙酰柠檬酸三乙酯具有相当低的生长发育毒性及致畸性,因此,乙酰柠檬酸三乙酯被普遍认为是相对安全的新型增塑剂,继而被广泛应用[1]。
参考文献
[1]许倩. 增塑剂ATEC调控脂代谢的效应及机制研究[D]. 江苏:南京理工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