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免疫印迹(WB)实验中,转膜是连接电泳与检测的 “桥梁”—— 膜的选择直接影响蛋白结合效率、信号强度、背景噪音,甚至实验成本!选错膜可能导致:目标条带模糊、非特异性条带泛滥、抗体浪费,严重时直接让实验功亏一篑。 而 NC 膜(硝酸纤维素膜)和 PVDF 膜(聚偏氟乙烯膜)作为 WB 的 “两大主力膜”,没有绝对的优劣,只有 “适配与否”。今天就从 3 个核心维度,帮你精准匹配实验需求~
一、核心对比
NC膜vs PVDF膜,一张表看清差异
高(约 150-200 μg/cm2),
可结合更多蛋白
适合中等-大分子蛋白(>20 kDa),小分子蛋白(<20 kDa)易渗漏
全分子量适用,尤其适合小分子蛋白(<10 kDa)和低丰度蛋白
无需激活,转膜后可直接封闭;易吸水变脆,操作需轻柔
必须用甲醇激活(打开疏水基团,否则无法有效结合蛋自;韧性强,耐反复洗膜和孵育
好,可反复洗膜、重孵育(如更换一抗检测不同蛋白),性价比更高
较高,约为 NC 膜的 1.5-2 倍,适合关键实验、低丰度蛋白检测
二、实操选择指南:不同场景怎么选?
1. 优先选 PVDF 膜的情况
目标蛋白是小分子(<20 kDa,如细胞因子、短肽)或低丰度蛋白(如信号通路蛋白、稀有抗原);
需要重复利用膜(如同一膜检测多个目标蛋白,节省样品和抗体);
实验周期长,需要长期储存膜(如转膜后暂时不检测,后续复苏);
抗体价格昂贵,希望提高结合效率、减少抗体浪费;
做蛋白测序、质谱分析(PVDF 膜兼容测序流程,NC 膜易降解)。
2. 优先选 NC 膜的情况
常规 WB 实验,目标蛋白是中等 - 大分子(>20 kDa)、丰度较高(如内参蛋白 GAPDH、β-actin);
对背景噪音要求高(如荧光 WB、化学发光高灵敏度检测);
实验预算有限,需要批量处理样品;
新手操作,希望简化流程(无需甲醇激活,容错率更高)。
三、关键操作提醒:避免踩坑!
1. PVDF 膜使用注意事项
转膜前必须用 100% 甲醇浸泡 10-30 秒激活(关键步骤!未激活的 PVDF 膜几乎不结合蛋白);
转膜缓冲液可加入 20% 甲醇(增强小分子蛋白的转移效率);
封闭液可根据抗体类型选择:抗血清、多克隆抗体用 5% 脱脂牛奶,单克隆抗体、磷酸化抗体优先选 5% BSA(减少非特异性结合);
洗膜时可适当增加洗膜次数(3 次 ×10 分钟),用 TBST 缓冲液(含 0.1% Tween-20),降低背景噪点;
重新孵育时,用 stripping buffer 洗脱一抗后,需充分洗膜再孵育新抗体,避免交叉反应。
2. NC 膜使用注意事项
转膜缓冲液无需加甲醇(甲醇会降低 NC 膜的蛋白结合能力);
转膜后立即封闭,避免膜干燥(干燥后蛋白结合位点会失效,条带模糊);
洗膜时用温和的摇速,避免膜破裂(NC 膜韧性较差);
封闭液优先选 5% 脱脂牛奶(与 NC 膜兼容性更好,背景更低)。
四、总结
常规实验、大分子高丰度蛋白、预算有限→选 NC 膜;
小分子 / 低丰度蛋白、重复利用、关键实验→选 PVDF 膜!
其实 WB 膜的选择没有绝对标准,核心是 “适配目标蛋白和实验需求”。如果不确定,也可以做平行实验:用两种膜同时转膜,对比条带清晰度和背景,找到最适合自己实验的方案~
EnkiLife WB产品推荐:
校准级彩色预染蛋白Marker(8-180kDa)
校准级彩色预染蛋白Marker(10-250kDa)
校准级高分子彩色预染蛋白Marker(25-400k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