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73-42-5

基本信息
奥硝唑
奥尼达唑
alpha-(chloromethyl)-2-methyl-5-nitro-1h-imidazole-1-ethanol
LABOTEST-BB LT00772185
ORNIDAZOLE
TIMTEC-BB SBB006918
alpha-(chlormethyl)-2-methyl-5-nitro-imidazol-1-aethanol
alpha-(chloromethyl)-2-methyl-5-nitro-1h-imidazole-1-ethano
alpha-(chloromethyl)-2-methyl-5-nitro-imidazole-1-ethano
ro7-0207
tiberal
α-[Chloromethyl]-2-methyl-5-nitroimidazole-1-ethanol
a-(Chloromethyl)-2-methyl-5-nitro-1H-imidazole-1-ethanol
Madelen
NSC 95075
Ornidal
1-Chloro-3-(2-methyl-5-nitroimidazol-1-yl)propan-2-ol
α-(Chloromethyl)-2-methyl-5-nitro-1H-imidazole-1-ethanol
α-Chloromethyl-2-methyl-5-nitro-1H-imidazole-1-ethanol
物理化学性质
制备方法

696-23-1

106-89-8

16773-42-5
一般步骤:将2-甲基-4-硝基咪唑(1, 39.37 mmol)和无水氯化铝(39.37 mmol)的混合物在0℃下溶于乙酸乙酯(50 mL)中,搅拌15分钟。随后,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表氯醇(78.74 mmol),继续搅拌15-20小时。反应进程通过薄层色谱(TLC)监测。反应完成后,加入蒸馏水(30 mL),继续搅拌30分钟以终止反应。接着,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乙酸乙酯(20 mL)和过量水(3×30 mL),分离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粗产物通过硅胶(60-120目)柱色谱进一步纯化,以甲醇/氯仿为洗脱剂,得到1-(3-氯-2-羟基丙基)-2-甲基-5-硝基咪唑,产率79%,为白色固体。熔点:84-86℃;IR(KBr)ν(cm-1):3400, 3110, 1540, 1360, 1150, 771;1H NMR(400 MHz,CDCl3):δ 7.72(s, 1H), 4.92(s, 1H), 4.63-4.60(m, 1H), 4.19-4.16(m, 2H), 3.73-3.63(m, 2H), 2.45(s, 3H);13C NMR(100 MHz,CDCl3):δ 151.9, 138.3, 132.2, 69.8, 49.7, 46.9, 14.4;ESI-MS:m/z 220(M + H+)。
参考文献:
[1] 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2016, vol. 124, p. 820 - 839
[2] Patent: CN107556304, 2018, A. Location in patent: Paragraph 0024
常见问题列表
作用于厌氧菌、阿米巴虫、贾弟鞭毛虫和毛滴虫细胞的DNA,使其螺旋结构断裂或阻止其转录复制而导致致病菌死亡。口服后2小时可达血药峰浓度,生物利用度约90%。

奥硝唑结构中含有一个带羟基的手性碳原子,因此就具有了旋光性,消旋体为左奥硝唑和右奥硝唑。两者主要表现为消除的差异,在尿液排泄、血浆蛋白结合率、在脑中的分布、血脑屏障通透性、代谢产物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只是左奥硝唑消除比右奥硝唑快,这样使得左奥硝唑的临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而右奥硝唑容易产生神经毒性。
左奥硝唑现在已经在我国上市,主要用于治疗敏感厌氧菌引起的多种感染性疾病,以及手术前感染的预防。
药效学 奥硝唑主要以药物原型或活性代谢产物与细胞成分相互作用,从而导致致病菌死亡。初步研究表明,本药对克隆病有效,但有关本药与其他硝基咪唑类药物间的对比研究有限。
作用机制 在体内,本药以有细胞毒作用的药物原型或活性代谢产物。作用于厌氧菌、阿米巴、贾第鞭毛虫和毛滴虫细胞的 DNA,使其螺旋结构断裂或阻断其转录复制而致使其死亡,达到抗菌、抗原生质的目的。
抗菌谱 厌氧菌:脆弱拟杆菌、狄氏拟杆菌、卵圆拟杆菌、多形拟杆菌、普通拟杆菌、梭状芽胞杆菌、真杆菌、消化球菌和消化链球菌、幽门螺杆菌、黑色素拟杆菌、梭杆菌、CO2噬织维菌、牙龈类杆菌。
寄生虫:毛滴虫、贾第鞭毛虫、阿米巴。
1.毛滴虫引起的男女泌尿生殖道感染。
2.阿米巴原虫引起的肠、肝阿米巴虫病(包括阿米巴痢疾、阿米巴肝脓肿)。
3.贾第鞭毛虫病。
4.厌氧菌感染:如败血症、脑膜炎、腹膜炎、手术后伤口感染、产后脓毒病、脓毒性流产、子宫内膜炎以及敏感菌引起的其他感染。
5.预防各种手术后厌氧菌感染。
2.与巴比妥类药物、雷尼替丁和西米替丁合用,可使本品加速消除而降效,不宜同用。
3.本品可延长维库溴铵的肌肉松弛作用,降低其疗效,不宜全用。
4.本品与氟罗沙星无明显的相互作用。
5.本品与其他硝基咪唑类药物不同,本品可能与酒精无相互作用,尚须进一步研究证实。
2.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者,慎用分散片。有肝病患者、酗酒者慎用。
3.3岁以下小儿不宜用注射剂,儿童慎用。孕妇(尤其妊娠早期)和哺乳妇女不宜用。
4.用药前后检查全血细胞。
5.为减少胃肠道反应,本品应在餐后服用或与食物同服。
6.使用本品注射剂以前,应适当稀释。使用本品粉针剂时应先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 5%葡萄糖注射液50~100ml溶解,最后稀释成2.5~5mg/ml溶液后缓慢滴注,滴注时间不少于 30分钟。
1.中枢神经系统:可见头痛、疲劳、强直、困倦、眩晕、颤抖、四肢麻木、痉挛、癫痫发作、运动失调和神经错乱、意识短暂消失等;亦可见周围神经病变。
2.消化系统:可见轻度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胃痛、口腔异味、肝功能异常等。
3.过敏反应:可见皮疹、瘙痒等。
4.其他:注射局部有刺感、疼痛等;尚有白细胞减少等。
有关奥硝唑的奥硝唑药理、药代动力学、适应症、药物相互作用、注意事项、不良反应是由Chemicalbook的东方编辑整理。(2016-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