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ChemicalBook首页>CAS数据库列表>4342-03-4

4342-03-4

中文名称 达卡巴嗪
英文名称 Dacarbazine
CAS 4342-03-4
EINECS 编号 224-396-1
分子式 C6H10N6O
MDL 编号 MFCD00057167
分子量 182.18
MOL 文件 4342-03-4.mol
更新日期 2024/04/22 18:18:05
4342-03-4 结构式 4342-03-4 结构式

基本信息

中文别名
5-(3,3-二甲基-1-三氮烯)咪唑-4-羧酰胺
达卡巴嗪
氮烯咪胺
氮烯唑胺
甲嗪咪唑胺
抗黑瘤
三氮烯咪唑胺
三嗪咪唑胺
5-(3,3-二甲基-1-三氮烯)-咪唑-4-酰胺
甲氮咪胺
三嗪唑胺
英文别名
4-(3,3-dimethyltriazeno)imidazole-5-carboxamide
4-(dimethyltriazeno)imidazole-5-carboxamide
5-(3,3'-DIMETHYL-1-TRIAZENO)IMIDAZOLE-4-CARBOXAMIDE
5-(3,3-DIMETHYL-1-TRIAZENYL)-1H-IMIDAZOLE-4-CARBOXAMIDE
5-[3,3-DIMETHYL-1-TRIAZENYL]IMIDAZOLE-4-CARBOXAMIDE
DACARBAZINE
DIC
DTIC
NSC-45388
TOSLAB 25071
(dimethyltriazeno)imidazolecarboxamide
4-(3,3-dimethyl-1-triazeno)imidazole-5-carboxamide
4-(5)-(3,3-dimethyl-1-triazeno)imidazole-5(4)-carboxamide
5-(3,3-dimethyl-1-triazeno)-imidazole-4-carboxamid
5-(3,3-dimethyl-1-triazeno1-imidazole-4-carboxamid
5-(3,3-dimethyl-1-triazenyl)-1h-imidazole-4-carboxamid
5-(3,3-dimethyltriazeno)imidazole-4-carboxamide
5-(dimethyltriazeno)imidazole-4-carboxamide
biocarbaziner
deticene
所属类别
原料药:烷化剂类抗肿瘤药

物理化学性质

外观性状微黄色结晶或粉末。熔点205℃,也有报道250-255℃(分解)。易溶于酸,微溶于甲醇,乙醇,不溶于水。遇热分解,对酸和光不稳定。
熔点199-205°C
沸点315.57°C (rough estimate)
密度1.3206 (rough estimate)
折射率1.7500 (estimate)
储存条件2-8°C
溶解度Slightly soluble in water and in anhydrous ethanol, practically insoluble in methylene chloride.
酸度系数(pKa)pKa 4.42 (Uncertain)
形态粉末
颜色灰白色至淡黄色
水溶解性Slightly soluble in water, DMSO and ethanol /n
Merck2798
LogP-0.240
(IARC)致癌物分类2B (Vol. 26, Sup 7) 1987
EPA化学物质信息Dacarbazine (4342-03-4)

安全数据

危险性符号(GHS)
GHS07,GHS08
警示词危险
危险品标志T
安全说明S53-S36/37/39-S45
WGK Germany3
RTECS号NI3950000
海关编码29349990

应用领域

用途一
抗肿瘤药,主要用于黑色素瘤,亦用于软组织肉瘤和恶性淋巴瘤等
用途二
抗肿瘤药。临床上用于恶性黑色素瘤,约20-30%有效,与长春醛碱和卡氮芥合并应用,可提高疗效。此外对肺鳞癌、肉瘤、平滑肌肉瘤、纤维肉瘤亦有一定疗效。对消化道癌的疗效不佳。

制备方法

方法一
以氰乙酸乙酯为原料,经加成、胺化、重氮化、偶合、还原、甲酰化、环合、中和、重氮化、缩合,经过中间体β-亚胺基-β-乙氧基丙酸乙酯盐酸盐,α-脒基乙酰胺盐酸盐,α-脒基-α-苯偶氮基乙酰胺盐酸盐,5-氨基咪唑-4-羧酰胺盐酸盐而得。

化学品安全说明书(MSDS)

常见问题列表

抗肿瘤药
达卡巴嗪是一种嘌呤前体类新型抗肿瘤药,能干扰嘌呤的生物合成,同时兼有烷化剂的作用。对小鼠肉瘤-180、肺癌-755、黑色素瘤B16、白血病L-1210均有抑制作用。作用于细胞周期的G2期,主要影响RNA和蛋白质合成,其次为DNA。口服吸收不完全,个体差异大。1次静脉注射后,30min达峰值,6h消失。6h中由尿中排出给药量的30%。不能通过血-脑脊液屏障。
临床主要使用达卡巴嗪的枸橼酸盐,白色结晶粉末。水溶液酸性较强,pH为1.9~2.3。主要用于恶性黑色素瘤,比羟基脲效果好,如与长春碱、卡莫司汀合用可提高疗效。亦用于肺鳞癌和未分化癌、平滑肌肉瘤、纤维肉瘤等。对消化道肿瘤效果不佳。
药效学
达卡巴嗪结构为嘌呤生物合成前体的类似物(见图1),但生物作用与烷化剂相似,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对数种动物实验肿瘤有抑制作用,主要作用于细胞周期的G2期,对RNA和蛋白质合成的抑制比DNA大。
达卡巴嗪 结构式
图1为达卡巴嗪结构式。
药代动力学
由于口服吸收不完全并且变化不定,因此达卡巴嗪只由静脉内给药。它先在肝中通过N-去甲基作用成为单甲基形式,然后代谢成为氨基咪唑羧基酰胺(Aminoimidazole carboxamide,AIC)和重氮甲烷。活性的碳离子是从重氮甲烷中形成的。达卡巴嗪具有双相的血浆衰降;半衰期为19分钟及5小时。它很快由肾小管分泌而排除。在6小时内大约40%以不改变的形式排出,尿中主要的代谢产物是AIC。本信息由Chemicalbook晓楠编辑(2015-09-17)。
临床应用
对播散的恶性黑色素瘤,疗效优于其他抗癌药。最常采用单剂治疗,也可与BCG,转移因子及米尔法兰联合使用,进行免疫化学联合治疗。用(ABVD)、(MOPP),对某些预后不良的晚期霍奇金病患者,交替2种联合化疗,可获得长期完全缓解,甚至治愈。对各种肉瘤、脑瘤、肺鳞状细胞癌及小细胞癌,以及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等有一定疗效。
药物相互作用
1. 与其他抑制骨髓的药物合用时,应减少本品的用量。
2. 与阿地白介素合用,出现过敏反应的风险增加。
3. 使用本品时接种活疫苗,将增加活疫苗感染的风险。接受免疫抑制的病人不能接种活疫苗。缓解期白血病病人,至少要停止3个月,才能接种活疫苗。
4. 达卡巴嗪与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有配伍禁忌,不宜同用。
不良反应
1. 骨髓抑制常是限制剂量的原因,主要影响白细胞及血小板。这一作用与传统的氮芥比较发生较迟。白细胞减少出现在治疗10日以后而血小板减少则在10~15日后,但二者皆可延迟至最后治疗后2~4周才出现。
2. 恶心和呕吐常出现在用药后1~3小时,呕吐可持续到12小时。这一副作用可以发生在90%病人并可极严重。用药前应用吩噻嗪可能无效。少有情况下,顽固的恶心和呕吐使得治疗必须停止。大多数病人逐渐能耐受,而这些症状在治疗后1~2日即减轻。
3. 应用达卡巴嗪后曾报导出现一种“流感样”综合征,包括发烧、肌痛和乏力。其他副作用是:注射部位疼痛、颜面潮红、感觉异常、脱发和肝酶水平升高。有报导肝坏死者。达卡巴嗪在动物中有致畸性和致癌性。过敏反应则较罕见。
4. 本药归于FDA妊娠分类C。
注意事项
①有致突变或致畸作用,可能有致癌作用,妊娠妇女禁用;
②用药期间应停止哺乳;
③对诊断剂的干扰:使用本品时可引起血清尿素氮、碱性磷酸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暂时升高;
④水痘或带状疱疹患者禁用,用药期间禁止活病毒疫苗接种;
⑤肾功能损害、感染患者慎用本品;
⑥用药期间应定期进行血尿素氮、肌酐、尿酸、血清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检查。

知名试剂公司产品信息

"4342-03-4" 相关产品信息
67-68-5 68-12-2 74-84-0 1861-32-1 115-10-6 624-49-7 288-32-4 616-38-6 77-78-1 127-19-5 72-40-2 4342-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