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547-98-3
中文名称
赖诺普利
英文名称
Lisinopril
CAS
76547-98-3
EINECS 编号
278-488-1
分子式
C21H31N3O5
MDL 编号
MFCD00214086
分子量
405.49
MOL 文件
76547-98-3.mol
更新日期
2025/10/10 15:27:11

基本信息
中文别名
1-[N2-((S)-羰基)-3-苯丙基]-L-赖氨酰基-L-脯氨酸N-{N-[(S)-1-羧基-3-苯丙基]-L-赖氨酰}-L-脯氨酸
赖诺普利
赖诺普利二水化物
赖诺普利
英文别名
ACERBONALAPRIL
CARACE
CORIC
LISINOPRIL
LISINOPRIL DIHYDRATE
MK-521
n-{n-[(s)-1-carboxy-3-phenylpropyl]-l-lysyl}-l-proline
NOVATEC
PRINIL
PRINIVIL
(S)-1-(N2-(1-CARBOXY-3-PHENYLPROPYL)-L-LYSYL)-L-PROLINE, DIHYDRATE
(S)-1-[(S)-6-AMINO-2-((S)-1-CARBOXY-3-PHENYL-PROPYLAMINO)-HEXANOYL]-PYRROLIDINE-2-CARBOXYLIC ACID
TENSOPRIL
VIVATEC
ZESTRIL
(s)-1-(n(sup2)-(1-carboxy-3-phenylpropyl)-l-lysyl)-l-proline
lysinopril
mk0521
mk-0521
所属类别
原料药:抗高血压病药物理化学性质
熔点162-165 °C
沸点666.4±55.0 °C(Predicted)
密度1.251±0.06 g/cm3(Predicted)
储存条件2-8°C
溶解度H2O: ≥10 mg/mL
酸度系数(pKa)2.18±0.10(Predicted)
形态solid
颜色white
BCS Class3
制备方法
方法1

77726-95-5

76547-98-3

85955-59-5
以化合物(CAS:77726-95-5)为原料,按照与《J. Org. Chem.》1987, 1987及《Chem.》1988, 53, 836等文献中描述的方法类似的方式制备LP产品溶液。首先,通过弱碱性丙烯酸树脂(A845)进行色谱脱色,使用水作为流动相,负载量为4kg非对映异构体混合物/升树脂。随后,将溶液泵送至弱酸性树脂(Purolite公司的C105)上,负载量为2kg非对映异构体混合物/升树脂,同样使用水作为溶剂。此过程得到澄清溶液,浓度为50g LP/升溶液,传输效率为96-97%。HPLC分析显示,非对映异构体的产率相对于去离子溶液为94%,纯度>98%(面积百分比)。 接下来,使用0.9N盐酸在弱碱性离子交换剂(A845)上纯化所得溶液,流速为0.5床体积/小时,室温操作。每1升树脂负载100-130g非对映异构体混合物。纯SSS异构体级分的产率为75%,基于分离前引入的SSS非对映异构体的量计算。收集的混合级分占总非对映异构体的23%,可进行再循环。 将纯SSS异构体的溶液调节至pH5-5.6,可选地再次用活性炭澄清并进行微滤后浓缩。结晶完成后,过滤混合物并用蒸馏水洗涤产物,随后干燥滤饼。经过两个结晶阶段,SSS-N-α[1-羧基-3-苯基丙基]-二丙基脯氨酸的结晶产率达到90%。使用其他碱性离子交换剂也可获得类似结果。
参考文献:
[1] Patent: US2011/77412, 2011, A1. Location in patent: Page/Page column 2
常见问题列表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赖诺普利为第三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是依那普利的赖氨酸衍生物,1987年就在美国上市用于治疗高血压,为抗高血压病的一线治疗药物。药理作用特点与依那普利(Enalapril)相似,具有强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作用,起效快,作用时间长,每日服药1次即可。对ACE的抑制作用为卡托普利的6~8倍,贝那普利的1~3倍。能使总外周阻力和血压明显下降,但不伴有反射性心动过速。赖诺普利对心衰患者可降低肺楔压,增加心搏出量,增加左室射血分数,改善心功能。可增加肾血流量,降低肾血管阻力,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单用或与其他药物合用治疗其他抗高血压药治疗无效的各种程度的高血压病和肾性高血压,也可单用或与洋地黄、利尿剂合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还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后血流动力学稳定者的辅助治疗。常见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培哚普利、赖诺普利、西拉普利、雷米普利、咪达普利、福辛普利。ACEI治疗心力衰竭研究最多的是依那普利, 其次是卡托普利, 再次是雷米普利、 赖诺普利和奎那普利, 都显示有效, 但选用哪一种ACEI效果最好尚无直接对比研究。有报道依那普利降低死亡率的作用比卡托普利更明显, 可能和依那普利作用较强, 持续时间较长、 生物利用度较少受进食物影响, 以及引起AngⅡ血浆浓度的昼夜变化较少等因素有关。
药代动力学
本药口服吸收率为30%。生物利用度为25%。口服后2~4h起效,口服7h达血药浓度高峰,持续作用时间2 h。代谢产物和药物原型从肾脏排泄。 本品为羧基型,口服吸收不受食物影响,F约为25%~50%,Tmax为6~8h,本品不易与血浆蛋白结合,口服 10 mg后,平均Vd为1.24 L。T1/2为 12.6 h,终末T1/2约为30 h。每日服用一次,2~3d达Css。吸收后可分布于体内各组织,尤以肾、心浓度最高,该药在体内不被代谢即可发挥ACE抑制作用,几乎完全以原形从肾脏排出。 Cl平均为106 ml/min,主要通过肾脏排泄。肾功能不全时易致蓄积中毒,故需减少剂量。
用法用量
用于治疗高血压,每日1次,起始量每次10mg;维持量每次20mg口服;肾功能损害、肾性高血压、限制水和钠盐摄入者及某些老年者,起始量每次2.5 ~5mg,防止症状性低血压。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每日1次,起始量每次2.5mg,维持量每次5~20mg,最大量为80mg/d。
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起始量每日1次,每次5mg口服,2d后用维持量每次10mg。
临床评价
连续6周赖诺普利 20 mg/d和卡托普利50 mg/d治疗304 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研究表明,赖诺普利具有更强的降压作用,降低卧位、立位血压分别平均为2.4/1.87 kPa和 2.53/1.6 0kPa,而卡托普利分别为 2.00/1.60 kPa、1.87/1.47 kPa。前者控制血压成功率为90%,后者为79%。24例轻至中度高血压患者使用本品治疗,口服20 mg,qd,连续4周,另设对照组10例口服氢氯噻嗪50 mg/d,结果显示本品有效率80%,对照组为30%。国外在4个多中心研究中,对97例老年和710例青年高血压患者应用本品治疗,20~80 mg/d,连续 6~12周,收缩压分别下降14%和 13%,舒张压分别下降15%和13%。
130例心衰患者使用本品治疗87 例,安慰剂43例,连续8~12周,治疗结果赖诺普利组较安慰剂组的活动平板运动时间明显延长,心功能参数明显改善,收缩期末和舒张期末内径显著减小。在CHF病人中,赖诺普利的起效时间(2~4 h)比卡托普利(0.5~1 h)和依那普利(1~2 h)为晚,故急性低血压的发生率较后两药为低;一次给药效益持续时间(24~48 h),比卡托普利(3~4 h)和依那普利(12~24 h)明显延长。研究表明,赖诺普利2.5 ~10 mg,qd,治疗不同程度的CHF,症状改善、运动耐力增强及改善老年患者的预后方面均优于卡托普利,但副作用发生率两者相近。
注意事项
1、病人对本品耐受性良好,头痛和咳嗽等不良反应常见。偶见头晕、恶心、腹泻、心悸、胸闷、乏力、低血压或体位性低血压、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血钾升高等; 罕见血尿素氮或肌酐升高。约有5%的病人因不良反应停药。2、禁忌证 血管神经性水肿、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孤立肾、移植肾、双侧肾动脉狭窄而肾功能减退者、高钾血症者和对赖诺普利过敏者禁用。
3、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骨髓抑制、高血钾症、低血压、肝肾功能障碍、脑或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发热性疾病、正在使用免疫抑制药治疗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患者慎用。
4、用本品时发生血管性水肿时应停用本品,皮下注射肾上腺素,静注氢化可的松。
5、尚无人体过量方面的依据,过量使用赖诺普利后,可采用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扩容纠正低血压,亦可通过血液透析排出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