巯嘌呤的应用

2020/10/21 8:45:43

【背景及概述】[1][2]

急性白血病是常见的儿童肿瘤性疾病,其中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fic leukemia,ALL)是急性白血病的最常见发病类型,它是一种起源于B系或T系淋巴祖细胞的肿瘤性疾病,系由原始细胞在骨髓中异常增生、聚集并抑制骨髓的正常造血功能所致,会导致患儿贫血、血小板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原始细胞也可侵及髓外组织,如脑膜、性腺、胸腺、肝、脾或淋巴结等,引起相应病变。ALL的治疗手段以化疗为主。

巯嘌呤类药物以硫鸟嘌呤(thioguanine)和巯嘌呤(mercaptopurine)为代表,它们对血液系统肿瘤治疗均有很好的疗效。巯嘌呤(Mercaptopurine,6-MP)属于抑制嘌呤合成途径的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化学结构与次黄嘌呤相似,因而能竞争性地抑制次黄嘌呤的转变过程。本品进入体内,在细胞内必须由磷酸核苷糖转移酶转变为6-巯基嘌呤核糖核苷酸后,方具有活性。巯嘌呤在临 床上主要适用于绒毛膜上皮癌、恶性葡萄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 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急变期。

巯嘌呤能持续杀伤残留的肿瘤细胞而使患儿始终处于完全缓解状态。不过,巯嘌呤治疗的不良反应较多,临床上以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和各系血细胞减少等骨髓抑制最为常见,长期用药还可能导致肝脏损伤,出现肝转氨酶和直接胆红素水平升高以及严重黄疸、甚至致死性的肝中毒等情况。此外,巯嘌呤治疗也可导致少见、但严重的其他不良反应,如尿酸性肾病、间质性肺炎和肺纤维化等。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会致治疗被迫中断,从而对ALL的长期缓解或控制产生不利影响。

【适应症】[3]

用于急性淋巴细胞及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维持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急变期; 适用于绒毛膜上皮癌、恶性葡萄胎。

【规格】[3]

片剂:25mg;50mg;100mg。

【用法用量】[3]

成人口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每日2.5mg/kg,每日 1次或分次服用。如用药4周后,仍未见临床改进及白细胞数下降,可增至5mg/kg,缓解后改用维持剂量。维持治疗:每日1.5~2.5mg/kg,每日1次或分次服用; 绒毛膜上皮癌:每日6mg~6.5mg/kg,分2次服用,连用10日为一疗程,间歇3~4周后可重复使用。 

儿童口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每日1.5mg~2.5mg/kg 或50mg/m2,一日1次或分次服用。非霍奇金淋巴瘤: 联用其他抗肿瘤药,诱导治疗一次60mg/m2,巩固治疗一次 25mg/m2,维持治疗一次50~75mg/m2。 

【药理作用】[4]

本品为嘌呤拮抗剂,能抑制DNA及RNA的合成,对增殖细胞各期均有杀伤作用,特别对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较强,小剂量即可抑制细胞免疫,中剂量和大剂量可分别抑制IgG和IgM的合成,从而抑制体液免疫。口服吸收好,经肾排出。

【药代动力学】[5]

口服胃肠道吸收不完全,约50% 。广泛分布于体液内。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20%。本品吸收后的活化分解代谢过程主要在肝脏内进行,在肝内经黄嘌呤氧化酶等氧化及甲基化作用后分解为硫尿酸等而失去活性。静脉注射后的半衰期约为90钟,约半量经代谢后在24小时即迅速从肾脏排泄,其中7~39%以原药排出。

【不良反应】[5]

1. 骨髓抑制:主要是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严重者全血象减少。

2. 消化系统症状: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口腔炎、口腔溃疡等。

3. 肝胆系统反应:少数病人有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停药后消退。

4. 泌尿系统反应:可有血尿酸过高及尿酸结晶尿、肾功能障碍。

【药物相互作用】[5]

1、与别嘌呤同时服用时,由于后者抑制了巯嘌呤的代谢,明显地增加巯嘌呤的效能与毒性。 

2、本品与对肝细胞有毒性的药物同时服用时,有增加对肝细胞毒性的危险。 

3、本品与其他对骨髓有抑制的抗肿瘤药物或放射治疗合并应用时,会增强巯嘌呤效应,因而必须考虑调节本品的剂量与疗程。

【注意事项】[6]

(1) 本品无论单用或联用均有骨髓造血或免疫功能抑制作用,应根据需要输新鲜血、抗生素等。 

(2) 肝肾功能不全者应减少剂量。 

(3) 服用本品应适当增加患者液体的摄入量,并使尿液保持碱性,以阻止患者血清尿酸含量的增高及尿酸性肾病的发展。但加用别嘌醇时则应谨慎。

(4) 骨髓已有显著的抑制现象、白细胞或血小板显著降低、肝肾损害、胆道疾患、痛风病史、尿酸盐肾结石病史及4~6周内接受过细胞毒药物或放疗患者慎用。 

(5) 孕妇忌用。 

(6) 用药期间定期检查血象、肝肾功能。 

【主要参考资料】

[1] 李志玲, 王鹤尧, 孙华君. 巯嘌呤类药物用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个体化治疗的研究进展[J]. 上海医药, 2015, 36(19): 12-15. 

[2] 倪鑫;赵立波;王晓玲;谷雨田;王少鹏;邓莹;关慧;沈丽萍;赵志刚;李新辰;梅生辉 微型巯嘌呤片、微型巯嘌呤肠溶缓释片、及其制备方法.CN201810377750.9,申请日2018-04-25

[3] 临床处方药物手册

[4] 最新皮肤科药物手册

[5] 临床常用药物

[6] 临床医护用药手册

免责申明 ChemicalBook平台所发布的新闻资讯只作为知识提供,仅供各位业内人士参考和交流,不对其精确性及完整性做出保证。您不应 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因此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与ChemicalBook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量:994 0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6-巯基嘌呤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

巯嘌呤 2021/10/26
巯嘌呤的应用 202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