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C1937人乳腺癌细胞的应用

2021/12/31 10:15:31

背景[1-3]

HCC1937人乳腺癌细胞最初来源于原发性导管癌,用了11.5个月建株。肿瘤分类为TNMⅡB期,3级。BRCA1分析表明,HCC1937细胞是BRCA 15382C突变纯合的,而来源于同一病人的类淋巴母细胞细胞株在这个突变位点上是杂合的。另两个家庭成员也有这个突变;一个同卵双生姐妹也患有乳腺癌。

HCC1937细胞有一个后天的Tp53突变,而其野生型等位基因丢失;一个PTEN基因的后天的纯合缺失,以及多个与乳腺癌发病机理相关的位点上发生的杂合突变。HCC1937细胞Her2-neu和p53表达都呈阴性。HCC1937细胞的上皮细胞特异性标志上皮细胞糖蛋2(EGP2)和细胞角蛋白19都呈阳性;雌激素受体(ER)和孕酮(PR)表达阴性。

HCC1937人乳腺癌细胞

复苏操作:

1)将培养基在37℃水浴锅预热;准备一个15mL无菌的离心管,加入8mL预热培养基。

2)将冻存细胞从液氮罐中取出,快速放入37℃水浴锅中复温(可准备一洁净的烧杯,装满37℃的水,细胞冻存管取出后迅速放入烧杯内,再逐步转移到水浴锅中)。轻轻晃动冻存管,使细胞能在1~2min内完全解冻,使细胞能尽快通过最易受损的温度段(-5~0℃)。注意冻存管管口不能没入水中,BRL(大鼠肝细胞)避免引起污染。

3)用75%酒精擦拭冻存管后再置于超净台内,将管内细胞转移至准备好的离心管内,轻轻吹打液体,使细胞均匀分散,降低DMSO浓度,吹打时避免产生气泡。用新鲜培养基洗管壁2次,均转移至离心管内。

4)800rpm离心5min,弃上清,加入新鲜的培养基,吹打制成细胞悬液。

5)将细胞悬液转移至T25细胞瓶内,补加适量的培养基,轻轻晃动细胞瓶使细胞分布均匀,放入温箱内培养。

6)第二天观察细胞贴壁生长情况,换新鲜培养基以去除死细胞。继续培养,待细胞长至80~90%汇合时正常传代。一般刚复苏的细胞需经过2~3次传代,细胞活力恢复后才能进行后续的实验。

应用[4][5]

用于粉防己碱对三阴乳腺癌细胞HCC1937作用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研究

三阴乳腺癌是一类恶性程度高、治疗困难、临床预后差的乳腺恶性肿瘤。HCC1937细胞系三阴乳腺癌中常见的细胞类型,通过体外实验分析粉防己碱对三阴乳腺癌细胞HCC1937的影响,为粉防己及药物成分的临床应用奠定理论研究基础。

方法:用MTT方法检测经不同浓度粉防己碱干预的人三阴乳腺癌HCC1937细胞光吸收值(OD值)在24h、48h、72h、96h时间点的变化情况。通过剂量-效应曲线、时间-效应曲线、半数抑制浓度(IC50),以及统计结果分析阐明粉防己碱对人三阴乳腺癌细胞HCC1937体外生长的影响。利用倒置相差荧光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粉防己碱干预后人三阴乳腺癌HCC1937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探究粉防己碱的作用效果。

利用AnnexinV-FITC、PI双标记细胞凋亡检测法检测粉防己碱4个不同浓度组对人三阴乳腺癌细胞HCC1937干预24h后细胞凋亡程度的差异,探究药物剂量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及钙粘蛋白E-cadherin表达水平的变化,探究粉防己碱对HCC1937细胞的作用机制。

结果:粉防己碱对三阴乳腺癌细胞HCC1937的体外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现出显著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随药物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增强,且时间与药物剂量间存在交互效应。细胞形态学研究显示,粉防己碱使得体外培养的HCC1937细胞形态改变,大量细胞死亡、崩解,贴壁数量显著减少且与药物剂量有关。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粉防己碱对三阴乳腺癌HCC1937细胞24h早期凋亡率和晚期凋亡率有影响,凋亡率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免疫组化检测Bax、Bc1-2表达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cadherin表达随粉防己碱浓度的增加呈现递增趋势,且与药物剂量相关。

结论:首次发现粉防己碱在体外对三阴乳腺癌细胞HCC1937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呈现出显著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不同浓度粉防己碱干预三阴乳腺癌细胞HCC1937在24h后可诱导凋亡,早期凋亡率和晚期凋亡率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三阴乳腺癌细胞HCC1937中Bcl-2、Bax的表达在不同粉防己碱药物浓度干预下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其诱导凋亡可能由于其他作用机制。粉防己碱可有效升高三阴乳腺癌细胞HCC1937中E-cadherin的表达,为粉防己碱控制乳腺癌转移、复发提供了实验基础。

参考文献

[1]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triple-negative tumors in Chinese breast cancer patients[J].Wen-Jin Yin,Jin-Song Lu,Gen-Hong Di,Yan-Ping Lin,Li-Heng Zhou,Guang-Yu Liu,Jiong Wu,Kun-Wei Shen,Qi-Xia Han,Zhen-Zhou Shen,Zhi-Ming Shao.Breast Cancer Research and Treatment.2009(2)

[2]Sites of distant recurrence and clin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J].Nancy U.Lin,ElizabethClaus,JessicaSohl,Abdul R.Razzak,AmalArnaout,Eric P.Winer.Cancer.2008(10)

[3]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Confers Higher Recurrence Rates after Breast Conserving Therapy[J].S.S.Zaky,M.Lund,K.A.May,B.Y.Hair,E.N.Butler,R.O’Regan,K.Godette,L.Holmes,T.Styblo,J.Landr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Biology,Physics.2008(1)

[4]Increased expression of osteopontin in patients with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J].X.Wang,L.Chao,G.Ma,L.Chen,B.Tian,Y.Zang,J.Sun.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2008(6)

[5]梁晨.粉防己碱对三阴乳腺癌细胞HCC1937作用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免责申明 ChemicalBook平台所发布的新闻资讯只作为知识提供,仅供各位业内人士参考和交流,不对其精确性及完整性做出保证。您不应 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因此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与ChemicalBook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量:796 0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HCC1937人乳腺癌细胞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