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益康唑的作用原理和不良反应

2023/5/26 13:04:40 作者:小满

硝酸益康唑是咪唑类外用广谱抗真菌药,对深部和浅表真菌均有抗菌活性,化学名1-[2,4-二氯-β(4-氯苄氧基)苯乙基]咪唑硝酸盐,为白色或微黄色的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极微溶于水。硝酸益康唑在肝脏中代谢,主要由胆汁排出,对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霉菌均有效,对于部分革兰阳性细菌亦有抗菌作用;适用于体癣、股癣、足癣、及耳真菌、脂溢性皮炎等的治疗。

硝酸益康唑

硝酸益康唑的作用原理

硝酸益康唑是通过干扰细胞色素P-450依赖性的14-α-去甲基酶,从而抑制真菌细胞膜主要固醇类-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损伤真菌细胞膜并改变其通透性,以致重要的细胞内物质外漏,并能抑制核糖核酸合成,还可抑制真菌的三酰甘油和磷脂的生物合成,抑制氧化酶和过氧化酶的活性,引起细胞内过氧化氢积聚导致细胞亚微结构变性和细胞坏死,从而影响新陈代谢,阻止菌体细胞发育而致细胞死亡,达到抑菌、杀菌的效果,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抗真菌药物。

硝酸益康唑的不良反应

硝酸益康唑疗效显著,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口服吸收差,口服1g后血药峰浓度仅为1mg/L;血分布半衰期(T1/2α)约为0.4小时,血消除半衰期(T1/2β)约为2.1小时,终末半衰期(T1/2)为20~24小时,血清蛋白结合率为90%;在脑脊液、痰液、房水中浓度均甚低,对血脑屏障的穿透性差;主要经肝脏代谢灭活为无活性的代谢物,口服量的14%~22%自尿排出,主要为无活性的代谢物,其中不到1%为原形物,口服量的50%以原形自粪便排出。

不良反应多,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和食欲减退;少数患者可发生皮肤瘙痒、皮疹、头晕、发冷、发热等,偶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偶可发生正常红细胞性贫血、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高脂血症(如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升高),偶可致血清氨基转移酶一过性轻度升高。与多种药物有相互作用可增加药物毒性。

免责申明 ChemicalBook平台所发布的新闻资讯只作为知识提供,仅供各位业内人士参考和交流,不对其精确性及完整性做出保证。您不应 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因此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与ChemicalBook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量:865 0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硝酸益康唑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