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三唑类杀菌剂是一类人们较为熟悉的杀菌剂。自1973年拜耳公司推出第一个商品化具有手性碳的杀菌剂三唑酮之后,三唑类杀菌剂发展之快,数量之多,是以往任何杀菌剂所无法比拟的,目前已有约40个品种商品化,腈苯唑就是其中的一种。
三唑类杀菌剂的作用机制是通过阻碍真菌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而影响真菌细胞壁的形成,对危害作物生长的多数真菌病害均有良好防治效果。多数三唑类杀菌剂具有高效、广谱、长效、强内吸性以及立体选择性等活性特点。三唑类杀菌剂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植物生长调节,它通过抑制植物体内赤霉素的合成,消除植物顶端优势,具有增产、早熟、抗倒、抗逆等多种功能。
腈苯唑,又名唑菌腈、应得,是由Rohm&Haas公司(现为Dow AgroSciences)开发的三唑类杀菌剂。
理化性质
腈苯唑,化学名:4-(4-氯苯基)-2-苯基-2-(1H-1,2,4-三唑-1-基甲基)丁腈,英文化学名:4-(4-chloro-phenyl)-2-phenyl-2-(1H-1,2,4-triazol-1-ylmethyl)butyronitrile,分子式:C19H17ClN4,分子量:336.818,纯品为白色晶体,熔点124~126℃。蒸汽压0.005 mPa(25℃),水中溶解度0.2mg/L(25℃),溶于醇、芳烃、酯、酮、不溶于脂烃,300℃以下暗处稳定,水解DT50为>2210d(PH=5)、3740d(PH=7)、1370(PH=9)。
作用机理
腈苯唑属于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内吸收传导型杀菌剂。能抑制病原菌菌丝的伸长,阻止已发芽的病菌孢子侵入作物组织。在病菌潜伏期使用,能阻止病菌的发育,在发病后使用,能使下一代孢子变形,失去继续传染能力,对病害既有预防作用又有治疗作用。
毒性
腈苯唑对高等动物低毒,大鼠急性毒性经口LD50>200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5000mg/kg,大鼠急性吸入LC50(4h) >2.1mg(原药)/L。对鱼高毒,蓝鳃鱼LC50(96小时)0.68毫克/升。腈苯唑原药对兔眼睛和皮肤无刺激作用,制剂(乳油)对兔皮肤和眼睛有严重的刺激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建平. 杀菌剂腈苯唑的合成工艺研究[D]. 浙江:浙江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