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溶血卵磷脂简介:来源、生理作用与适宜添加量

2025/10/10 10:39:52 作者:火华

简介

L-溶血卵磷脂(lysolecithin,LPC)是磷脂酰胆碱经磷脂酶A1或A2水解脱去sn-1或sn-2位酰基后的单酰产物,分子量约467-524 Da(取决于脂肪酸链长),常温下为浅黄色蜡状固体,不溶于丙酮、乙醚,可分散于热水形成稳定乳液;其临界胶束浓度低,亲水-亲油平衡值(HLB)高,因此乳化能力是普通大豆磷脂的10倍以上,且耐高温制粒[1]。

 L-溶血卵磷脂的性状

L-溶血卵磷脂的性状

来源

LPC天然少量存在于动物组织、蛋黄及油料种子中;工业上采用酶法(磷脂酶A1/A2)或乙醇-丙酮分步萃取对大豆卵磷脂进行定向水解,再经脱色、脱臭、真空浓缩得到溶血卵磷脂粉,产物溶血磷脂酰胆碱含量≥50%,游离脂肪酸≤3%,水分≤5%,可喷雾干燥成冷水可溶的微胶囊粉末[1]。

生理作用

L-溶血卵磷脂可显著改善高脂饲料引起的脂质代谢紊乱。其在肠道内迅速形成混合胶束,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使中长链脂肪酸、胆固醇及脂溶性维生素的乳化粒径缩小至0.1-0.5 μm,从而增大脂肪酶作用面积;同时其单酰结构可直接插入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膜,促进膜流动性,上调CD36/FABPpm脂肪酸转运体表达,加速脂肪酸跨膜吸收。此外,LPC是肝脏CDP-胆碱途径和PEMT途径的底物,可快速重构为磷脂酰胆碱,携带DHA/ARA等n-3 PUFA进入组织,减少甘油三酯从头合成[1]。

适宜添加量

研究通过梯度添加实验(0、250、500、750、1000 mg/kg)发现,L-溶血卵磷脂对克氏原螯虾的促生长作用呈先升后降趋势。以增重率为指标构建折线模型,确定其最适添加量为245 mg/kg。在此剂量下,虾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均显著提高,饲料系数最低,脂肪沉积量明显减少,表现出最佳的生长性能和营养利用效率[1]。

参考文献

[1] 蔡明浪. 溶血卵磷脂对克氏原螯虾生长、脂质代谢及肌肉品质的影响[D]. 湖南农业大学, 2021. DOI:10.27136/d.cnki.ghunu.2021.000771.

免责申明 ChemicalBook平台所发布的新闻资讯只作为知识提供,仅供各位业内人士参考和交流,不对其精确性及完整性做出保证。您不应 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因此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与ChemicalBook无关。文章中涉及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等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阅读量:114 0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L-溶血卵磷脂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