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茉莉酸广泛存在于植物界中,不仅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还参与植物对生物与非生物胁迫(如病原菌侵染、低温胁迫、盐胁迫等)的响应。当植物遭受胁迫时,内源茉莉酸显著升高;过表达茉莉酸合成/信号转导相关基因或外源茉莉酸处理均能提高植物对胁迫的抗性。茉莉酸以α–亚麻酸或十六碳三烯酸为底物,经过氧化、环化、还原、β–氧化、修饰与活化等过程生成。茉莉酸合成后与其受体COI1结合,介导阻遏蛋白JAZs的泛素化降解,释放出转录因子MYC2,激活下游信号转导过程,诱发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流动性和功能,提高园艺作物采后抗低温胁迫的能力[1]。
 
茉莉酸的性状
合成
化学合成:将LiOH·H2O(168 mg, 4 mmol)加入茉莉酸甲酯(449 mg, 2 mmol)中,加入5 mL THF和5 mL水中。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1小时。用30ml水稀释反应混合物。用己烷(30ml)清洗水层。用1N HCl使水层酸化。用乙酸乙酯萃取水层。蒸发溶剂。在MgSO4上干燥溶剂得到标题化合物茉莉酸[2]。
生物合成:茉莉酸的生物合成起始于叶绿体膜释放的α–亚麻酸(α-LeA)和十六碳三烯酸(HTA)。在脂氧合酶(LOX)、丙二烯氧化物合酶(AOS)和丙二烯氧化物环化酶(AOC)的催化下,α-LeA与HTA分别转化为12–氧代植物二烯酸(12-OPDA)和二氢茉莉酸二羧酸(dn-OPDA)。随后,12-OPDA和dn-OPDA转运至过氧化物酶体中,经OPR3或OPR2还原、OPCL1酯化、ACX、MFP和KAT的β–氧化作用,生成活性形式(+)-7–异茉莉酸((+)-7-iso-JA)。该物质进入细胞质后,一部分在JAR1作用下与异亮氨酸耦合形成JA-Ile,另一部分经JMT催化形成茉莉酸甲酯(MeJA)。JA-Ile是茉莉酸信号转导的活性分子,可被JAT1转运至细胞核,启动信号转导过程[1]。
在低温胁迫下的响应与作用
低温胁迫可显著上调茉莉酸合成相关基因(如SlAOS、CaAOS)的表达,促进内源茉莉酸积累,提高园艺作物抗低温能力。转基因研究表明,过表达SlWRKY50可上调SlAOS表达,增强番茄对4°C低温的耐受性;沉默该基因则表现相反。外源MeJA处理也能通过上调LOX、AOS、AOC等基因表达,增加内源茉莉酸含量,减轻冷害症状。不同作物、品种、果实成熟度及处理剂量对茉莉酸的响应存在差异。例如,10 μmol·L⁻¹ MeJA可减轻‘Xiahui 6’桃的冷害,而‘Jinqiuhongmi’需30 μmol·L⁻¹才有效。茉莉酸通过增强抗氧化系统、能量代谢、膜稳定性等机制,系统提升园艺作物采后低温抗性[1]。
参考文献
[1] Rational design and efficient synthesis of a fluorescent-labeled 茉莉酸monate By: Liu, Songbai; et al View All Tetrahedron Letters (2012), 53(32), 4235-4239.
[2] 谭筱玉,牛军鹏,王全智,等. 茉莉酸及其衍生物提高园艺作物采后低温抗性的研究进展 [J]. 园艺学报, 2025, 52 (08): 1987-2020.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4-09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