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来霉素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2025/11/10 14:30:31 作者:曼尼希

简介

博来霉素(Bleomycin)是从轮枝链霉菌(Streptomyces verticillus)中分离得到的一组糖肽类抗生素,临床常用硫酸盐形式,为白色或类白色冻干粉末,易溶于水、甲醇,微溶于乙醇,需避光、低温保存。其通过与DNA链结合并介导自由基断裂,强效抑制肿瘤细胞及快速增殖的血管内皮细胞分裂,被广泛用于睾丸癌、淋巴瘤等实体瘤的化疗;同时利用其硬化和抗增殖双重机制,也被拓展应用于血管畸形(如眼眶、软组织静脉畸形)的局部注射和介入栓塞联合治疗[1]。

 博来霉素的性状

博来霉素的性状

作用机制

眼眶血管畸形指眼眶内血管结构的异常增生,如静脉畸形、动脉畸形及动静脉畸形等。这些畸形可能导致视力受损、眼球突出、局部疼痛和不适,甚至存在出血的风险。博来霉素通过双重作用机制发挥作用:一是硬化作用导致畸形血管闭塞,二是抗增殖作用抑制细胞分裂从而减少异常血管增生。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和促进细胞凋亡来减少畸形血管的体积,通过多点注射,将博来霉素直接注入畸形血管区域,有助于减少血管的异常增生。介入栓塞治疗是使用导管将栓塞材料如微粒、弹簧圈等输送至目标血管,直接阻断畸形血管的血流,通过封堵异常血管来减少血流和畸形区域的萎缩。结合这两种治疗可以从化学和物理层面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1]。

临床应用

眼眶血管畸形是一种罕见的血管源性疾病,通常表现为眼眶内部的非肿瘤性血管扩张。该疾病可以引起视力减退、眼球突出和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尽管传统的治疗方法如手术切除、激光治疗等已被广泛应用,但这些治疗方法常常伴随较高的复发率和潜在的并发症。近年来,介入放射学治疗因其微创性而逐渐成为治疗眼眶血管畸形的重要手段。博来霉素作为一种抗生素药物,已被证明在治疗某些类型的血管畸形中具有良好的疗效,其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减少血管新生,从而达到治疗效果。将博来霉素多点注射与介入栓塞治疗相结合是一种新的治疗策略,其目的为增强疗效、降低复发率、并减少治疗相关并发症[1]。

参考文献

[1] 蔡佳伟,邱雪凤,吴华,等. 博来霉素多点注射联合介入栓塞治疗眼眶血管畸形的临床研究 [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5, 35 (17): 61-66.

免责申明 ChemicalBook平台所发布的新闻资讯只作为知识提供,仅供各位业内人士参考和交流,不对其精确性及完整性做出保证。您不应 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因此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与ChemicalBook无关。文章中涉及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等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阅读量:15 0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博来霉素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