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晶紫内酯的变色机制

2025/11/13 9:27:06 作者:火华

简介

结晶紫内酯(Crystal Violet Lactone,简称CVL),又名3,3-双(4-二甲氨基苯基)-6-二甲氨基酞酮,外观为淡黄色的粉末或晶体。自1950年,人们就开始了对三苯甲烷类热压敏变色染料的开发研究。这类染料通常为红色、紫色、蓝色或绿色,特点是具有高的着色力和鲜艳的颜色,但是一般只有中等的耐光牢度。研究人员通常制备了以结晶紫内酯为发色剂的复配物,系统地研究了它们的热色性能,并对部分典型复配物作了DSC检测,及对热致变色复配物的变色机理进行了探讨,这些研究有助于新型发色功能材料的开发[1]。

 结晶紫内酯的性状

结晶紫内酯的性状

变色机制

研究人员制备了系列以结晶紫内酯为发色剂的热致变色复配物,并对全部复配物采用目测法直接观察了加热后的热变色性能,对部分典型复配物进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测试。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阐明了典型复配物的结构与其热致变色性能之间的关系,说明了显色剂的性质决定了热色性复配物的显色深浅,溶剂的性质决定了热色性复配物的变色温度高低,添加适量助剂有助于提高热色性复配物的稳定性和抗光牢度等方面的性能。

关于结晶紫内酯的可逆热致变色机理已被阐明。十八醇在结晶紫内酯和α-萘酚中,低温时,结晶紫内酯供给α-萘酚电子而显示成深蓝色,而在高温时发生熔融,结晶紫内酯保留电子而显无色。对于结晶紫内酯中的内酯环,在未打开之前,其共轭桥比较短,此时体系的吸收峰处于紫外光区,体系表现为无色;当内酯环打开后,则在中心碳原子与苯环间形成双键,使交替烃共轭桥延伸到另一苯环上,体系的跃迁能量降低,吸收光谱向可见光区移动,体系呈现出深蓝色。当温度升高,十八醇融化,被束缚住的开环内酯环得以恢复闭合,体系完成可逆温致变色现象,呈现无色[1]。

参考文献

[1] 向文军. 结晶紫内酯的热变色性能研究 [J]. 广东化工, 2014, 41 (18): 29-31.

免责申明 ChemicalBook平台所发布的新闻资讯只作为知识提供,仅供各位业内人士参考和交流,不对其精确性及完整性做出保证。您不应 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因此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与ChemicalBook无关。文章中涉及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等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阅读量:39 0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结晶紫内酯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