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清酸的相关研究报道

2020/12/15 10:07:33

背景及概述[3]

乳清酸又叫尿嘧啶-6-羧酸,是嘧啶核苷酸生物合成的重要中间产物,属嘧啶酸。乳清酸与磷酸核糖结合而成乳苷酸,脱羧后得到尿苷酸。乳清酸被认为是一种类维生素,可抑制肝胆固醇的合成。

太赫兹光谱研究[1]

采用太赫兹时域光谱(THz-TDS)技术测量了乳清酸在10~120 cm-1的室温特征吸收谱;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对乳清酸单个分子和晶胞周期结构的光学模式进行模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乳清酸在10~120 cm-1波段范围内有3个明显的特征吸收峰,除95.5 cm-1的吸收峰来源于分子内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外,其余2个特征吸收峰主要来源于分子间相互作用模式。乳清酸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其分子内振动强度。该研究将有助于工业生产中乳清酸的监测及其临床药理特性的分析。

诱导大鼠脂肪肝的机制研究[2]

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王玉明等人研究了乳清酸诱发大鼠脂肪肝的机制。方法:将大鼠分成两组,对照组喂食AIN93标准饲料,模型组饲料中添加1%乳清酸。饲喂10d后,分别测定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含量,以及肝脏TC、TG、磷脂含量。同时测定了肝脏中脂肪酸合成酶(FAS)、肉碱棕榈酰转移酶(CPT)、微粒体甘油三酯转运蛋白(MTP)的活性和其mRNA表达量,以及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c)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的mRNA表达量。结果:乳清酸可显著提高大鼠血清TG浓度和肝脏TC、TG含量。添加乳清酸后,大鼠肝脏中FAS活性及mRNA水平明显上调,而CPT、MPT活性及mRNA水平明显下调,同时作为转录调节因子的SREBP-1cmRNA表达量增加3.13倍,PPARα mRNA表达量无明显变化。结论:1%乳清酸诱发大鼠脂肪肝与SREBP-1c的表达量升高引发的脂肪合成亢进有关,并与脂肪酸氧化分解受抑制及MTP活性和基因表达量降低有关。

参考文献

[1]郑转平,巩稼民.乳清酸的太赫兹光谱研究[J].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2019,17(04):563-566.

[2]王玉明,胡晓倩,任兵兴,王静凤,薛长湖.乳清酸诱导大鼠脂肪肝的机制研究[J].营养学报,2009,31(04):330-333+338.

[3]营养科学词典

免责申明 ChemicalBook平台所发布的新闻资讯只作为知识提供,仅供各位业内人士参考和交流,不对其精确性及完整性做出保证。您不应 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因此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与ChemicalBook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量:488 0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乳清酸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

乳清酸的制备 2020/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