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总碱的说明书

2020/10/24 7:56:57

背景[1][2]

苦参 (Sophora flavescens Ait) 为豆科槐属植,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药物之一,据文字记载,已有 2000 多年的药用历史。苦参根具有清热、除湿、祛风、杀虫、利尿等功效;种子可明目; 全草煎汁为杀 虫剂,内服可健胃、驱虫及治赤痢等症。据《中国有毒植物》记载,苦参根和种子有毒。人中毒后出现以神经系统为主的症状,表现为流涎、呼吸和脉搏加速、步态不稳,严重者惊厥,或因呼吸抑制而死亡。

苦参总碱即苦参总生物碱,苦参碱是由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植株、果实经乙醇等有机溶剂提取 制成的,是生物碱。一般为苦参总碱,其主要成分有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槐定碱等多种生物碱,以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含量最高。其他来源为山豆根及山豆根地上部分,纯品外观为白色粉末。

有清热、利尿、杀虫、祛湿等功效,同时还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抗过敏等多种作用氧化苦参素碱在体外和在动物模型中显示对HBV有强有力的抗病毒活性,在人体内同样具有抗用于消化道及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而且还具有抗心率失常的作用。本品有效成分为苦参总碱,其中主要含苦参碱(MT)、氧化苦参碱(OMT)、槐果碱(SC)、氧化槐果碱(OSC)。

规格[3]

注射剂:(1)5ml:0.25g (2)10ml:0.5g (3)20ml:1.0g 

用法用量[3]

静脉注射,与25%葡萄糖注射液40ml推注;或与5%或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滴注,一次0.5~1g,一日1次。

应用[3]

具抗肿瘤作用,适用于消化道及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本品对氯化钡、乌头碱、氯仿-肾上腺素、巴因引起的心律失常模型有明显预防与治疗作用。
本品适用于消化道及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

药理作用 [3][4]

本品具有抗癌及抗心律失常作用。体外抗癌试验证实,在7mg/ml浓度下,对小鼠艾氏腹水癌细胞的赤染率为85%,证明体外有抗癌作用。体内抗癌试验表明,对小鼠S-180实体瘤,EAC实体瘤,Lewis肺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47.83%,44.83%,45.35%(P<0.01),证明体内有抗癌作用。巨噬细胞的吞噬机能,实验证明有明显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吞噬指数为117.63(P<0.01),故对非特异性免疫机能有极明显的促进作用。

1. 抗肿瘤活性

近几年的研究表明,苦参对恶性葡萄胎、绒癌、子宫癌、埃氏腹水瘤和淋巴内癌细胞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和消灭作用,苦参碱对肿瘤细胞具有选择性杀伤作用,还能通过改变细胞核酸的分子序列,抑制肿瘤的生长,而且这种影响是广泛的、多部位的。研究表明,用苦参碱治疗各种晚期癌肿,能减轻症状,延长存活期,且不破坏正常白细 胞的产生,甚至能升高白细胞,提高机体抵抗力,这是许多治疗药物难以达到的。

2. 对治疗慢性肝炎、肝损伤及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苦参素的主要成分为氧化苦参碱,是从苦参根 中提取出的一种生物碱。在临床上具有免疫调节、保护肝细胞及抗病毒的作用。对慢性肝炎病人,用苦参 素治疗 3 个月,其 HbeA g,HBV DAN 阴转率达到 42.9% 和 46. 4% ,其作用机制是苦参素能够抑制 HBV DAN 的复制及表达。因此,苦参素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肿瘤坏死因子 Α(TN FΑ) 主要来源于单核细胞,它能激活多种炎症细胞,在肝脏有炎性损伤时,也可来源于炎症区的肝细胞,并可直接损伤肝细胞,增强炎症活动度,加重对肝组织的损伤。苦参素能有效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苦参素对CCl4 引起的大鼠慢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用CCl4 造成大鼠慢性肝损伤的病理过程与人类慢性肝炎向肝硬化发展的病理过程相类似,因此,苦参素有可能治愈人类肝损伤,防止慢性肝炎向肝硬化发展。氧化苦参碱对急性肝损伤也具有保护作用。 

3.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抗心率失常作用:200 Λmo l/L 的苦参碱能显著减慢离体大鼠右心房的自发频率,拮抗异丙肾上腺素诱发的心率加快; 给家兔静脉注射 30 m g/kg 氧化苦参碱,能缩短异丙肾上腺素诱发的心率失常的恢复时间;静脉注射 42 m g/kg的槐果碱,能对抗氯化钙诱发的小鼠室性心率失常和乌头碱诱发的大鼠心率失常;静脉注射 20 m g/kg的槐胺碱,能对抗乌头碱和氯化钙所致的大鼠心率失常;静脉注射槐定碱,可预防或治疗乌头碱诱发的大鼠心率失常; 而苦参碱对大鼠有明显的抗心率失常作用。可见,苦参碱具有广谱的抗实验性心率失常作用。

2)对其他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作用:静脉注射槐果碱,对麻醉大鼠具有快速、恒定的降压作用,降压作用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灌胃给药 30 m g/kg,亦能降低肾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槐果碱和槐定碱可使冷血动物的末梢及内脏血管引起收缩。

4.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苦参能明显抑制小鼠的自发活动,能拮抗苯丙 胺和咖啡因的中枢兴奋作用,增强戊巴比妥钠及水合氯醛的中枢抑制作用。槐果碱、苦参碱、槐胺碱及槐定碱均能不同程度升高大鼠纹体及前脑边缘区的多巴胺代谢物——二羟苯乙胺(DO PA C) 和高香草 酸(HVA ) 的含量。槐果碱还能降低纹状体中多巴胺含量,将其注入延髓能明显升高脑内的cAM P (环腺苷酸)。

5. 对免疫系统的活性作用 

苦参中的生物碱——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 碱、槐胺碱及槐定碱均为免疫抑制剂,对 T 细胞介的免疫反应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应,对依赖 T 细胞的抗致敏红细胞(SRBC) 有抗体反应,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胺碱均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氧化苦参碱对小鼠脾 T、B 淋巴细胞和细胞因子呈双向调节作用,即高浓度呈不同程度的抑制效应,而低浓度则有明显的增强效应,较高浓度时与分裂霉素对淋巴细胞的作用呈协同作用。 

6. 抗溃疡作用 

盐酸乙醇溃疡作用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口服 25,50 mg/kg 的苦参酮,能抑制盐酸乙醇诱发的溃疡,且苦参酮对盐酸乙醇溃疡的抑制作用是通过胃粘膜直接进行的。

7. 抗炎抑菌作用 

苦参有抗炎抑菌作用,对痢疾杆菌、金色葡萄球菌、维白痢沙门氏杆菌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瑾色毛癣菌等十多种皮肤真菌亦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肌肉注射苦参碱,能明显对抗由巴豆油诱发的耳壳炎症,长期给药,其作用随剂量增加而增强;苦参还对大鼠后肢因角叉菜胶诱发的炎症及因小鼠腹腔注射冰醋酸诱发的渗出性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苦参还具有抗原虫活性,对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黄鳝皮肤打印病和鲤鱼竖鳞病; 与百部合用可治甲鱼疥癞、毛霉病等。

8. 抗病毒活性

苦参总碱浓度在0. 000 2~3. 125 g/mL 时,可产生明显的抗柯萨奇 B 病毒 (CVB ) 活性,且作用与药物浓度存在剂量依赖关系。以纯化的 CVB 作为病毒蛋白质对照,研究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纯化苦参总碱抗 CVB 的作用机理是不影响病毒的吸附,它能进入细胞内影响病毒的生物合成,主要表现为抑制病毒蛋白质的合成。

9. 对细菌脂多糖所致的小鼠死亡有抑制作用 

苦参碱可有效抑制细菌脂多糖导致的小鼠死亡。腹腔注射L PS(细菌脂多糖) 10 m g/kg 后,小鼠出现竖毛、呼吸急促、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大部分在 12~18 h 内死亡;而预先口服不同剂量的苦参碱后,可有效抑制L PS 的致死毒性,且呈现显著的量效关系。

10. 抗生育作用

用苦参碱进行体外杀精子效力试验,结果表明苦参碱使精子瞬间失活的最低有效浓度为 0. 85~3. 15 g/L ,与国外杀精子剂比较,苦参碱的有效杀精浓度强于 TS288,稍弱于N P210。

11. 抗过敏和平喘作用

氧化苦参碱能抑制 IgE 和 由抗原引起的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但不改变 Pa细胞的 cAM P 水平,说明氧化苦参碱有抗过敏作用;对大鼠、豚鼠的离体气管、回肠平滑肌在有Ca 2+ 和无 Ca 2+ 的情况下,苦参碱均能明显地对抗组织胺、乙酰胆碱和氯化钡兴奋气管平滑肌和肠平滑肌的作用,在无 Ca 2+ 的情况下,这种对抗作用更为明显。可见,苦参具有平喘作用,临床上已用来治疗支气管哮喘及喘息型气管炎。 

药代动力学[3]

本品以氧化苦参碱为主。就氧化苦参碱在体内的代谢证明,静脉注射氧化苦参碱后,大鼠血浆中的药物浓度呈双相指数下降,符合开放式二室模型,说明药物在体内分布广,消除快。氧化苦参碱不同途径给药,药物在体内的转化有较大差异,肌肉注射氧化苦参碱后,药物在大鼠组织中的分布以氧化苦参碱为主,尿中排出大量原型药,24小时内排出氧化苦参碱占给药量的88.3%。口服后,氧化苦参碱在大鼠或小鼠胃肠道中逐渐转化成苦参碱被吸收,药物在大鼠组织中的分布,苦参碱的含量比氧化苦参碱高,尿排泄也以苦参碱为主,24小时内占排出总量的80.1%。人口服氧化苦参碱后,尿排泄苦参碱比氧化苦参碱高。

不良反应[3]

偶有轻度恶心、腹胀、头痛、眩晕等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3]

本品偶致恶心、腹胀、头痛及眩晕,数天后可消失,如仍有反应应停药,通常会消失。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无此方面用药报道,慎用。

制备[5]

苦参总碱的提取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a、将去除泥土、砂石及其它杂质的苦参粉碎成粗粉;b、用 浓度为0.1~0.3%的盐酸对苦参粗粉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c、用碱调节渗漉液的pH值为6~8,过滤;d、将滤液通过H+型阳离子交换树脂,用浓度为 3~10%的氨水洗脱阳树脂,收集洗脱液;e、用酸调节洗脱液的pH值为酸性,过滤;f、滤液通过OH-型阴离子交换树脂,收集流出液浓缩至干,得到黄色或黄棕色固态苦参总碱。

主要参考资料

[1] CN201410642081.5 一种苦参总碱分散片

[2] 陈亚飞, 田颂九, 宋景政, 等. 苦参总碱注射液的药动学的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 2002, 37(7): 524-526. 

[3] 张宏利, 张跃进, 韩崇选, 等. 苦参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Ξ[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4, 32(5). 

[4] CN200410043717.0 苦参总碱的提取方法

免责申明 ChemicalBook平台所发布的新闻资讯只作为知识提供,仅供各位业内人士参考和交流,不对其精确性及完整性做出保证。您不应 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因此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与ChemicalBook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量:1950 0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苦参总碱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