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菲麝香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麝香替代品,呈无色液体或蜡状固体(灰白/黄褐色),浓郁麝香,带梨果香或皮革气息,微溶于水。常用于香水、香波、沐浴露等产品中。常温下不易挥发,留香时间长(闻香纸上可持续2周)。
用途
香水:微量添加(0.1%-0.5%)可增强头香、体香和底香; 日化产品:适用于香波、沐浴露、洗衣粉等,留香效果显著; 特点:属“头香型”麝香,香气复杂且现代感强
相关研究
1 Peter Szolcsányi等人设计、制备并评估了一系列手性互易体(不)饱和烷基同系物,这些化合物是重要麝香成分海菲麝香和Serenolide的同系物。该简化合成路线采用市售的Artemone和/或Herbac为原料,经三步转化获得目标化合物。定性嗅觉分析表明,在母体化合物主链中引入亚甲基桥后,原始麝香气味完全消失,而这类新衍生物呈现出令人愉悦且往往浓郁的甜美果香,并带有花香与草本气息。计算模型结果表明,先前假设的马蹄形构象可能是麝香类化合物产生麝香气味的必要条件,但并非充分条件。因此,作者基于Helvetolide或Serenolide的金属配合物与其(不)饱和碳杂环同系物之间的结构差异提出替代假说,其中锌原子作为人类嗅觉受体中假定金属结合位点的模型。[1]

2 雄性森林麝麝香腺分泌的麝香是医药与香水领域不可或缺的成分。麝香分泌依赖于麝香腺的成熟过程,但其发育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通过单细胞多组学ATAC+基因表达测序结合多项生物信息学分析,揭示了麝香腺发育的动态转录组细胞图谱,并鉴定出影响其发育的关键基因与转录因子。共鉴定出12种细胞类型,包括两种不同类型的腺泡细胞(聚类0和10)。单核RNA测序与单核ATAC测序分析揭示,七个与麝香分泌相关的核心靶基因(Hsd17b2、Acacb、Lss、Vapa、Aldh16a1、Aldh7a1和Sqle)在Cluster 0腺泡细胞发育过程中受到12个核心转录因子(FOXO1、CUX2、RORA、RUNX1、KLF6、 MGA、NFIC、FOXO3、ETV5、NR3C1、HSF4和MITF)共同调控。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显示,在腺泡细胞发育过程中,与麝香分泌相关的通路发生显著变化。基因集变异分析还揭示,某些与麝香分泌相关的通路在6岁腺泡细胞中呈现富集现象。通过构建腺泡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基因共表达网络,精准揭示了转录因子、基因与通路间的关联。最终,细胞间通讯分析证实细胞间通讯参与麝香腺发育。本研究为麝香腺发育过程中的变化及关键调控因子提供了重要认识,为研究麝香分泌机制及推动该濒危物种保护工作提供了宝贵资源。[2]
参考文献
[1] V. Dacho, M. Babjak, J. Pe?ka, P. Szolcsányi, Eur. J. Org. Chem. 2023, 26, e202300085.
[2] Liu C, Hong T, Zhao C, Xue T, Wang S, Ren Z. Single-nucleus transcriptomics and chromatin accessibility analysis of musk gland development in Chinese forest musk deer (Moschus berezovskii). Integrative Zoology (2024)19, 955-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