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丘市鲁安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对乙酰氨基酚的化学名为N -(4 -羟基苯基)乙酰胺(N-(4 -Hy drox ypheny l)ace tamide),商品名为扑热息痛,属于乙酰苯胺类解热镇痛药。1878年由Morse首次合成,1893年由VonMering首先用于临床。在美国1955年就成为非处方药,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开始生产。其外观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熔点168~172℃,无臭,味微苦,在热水或乙醇中易溶,在丙酮中溶解,几乎不溶于冷水和石油醚。在45℃以下稳定,但如果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会水解成对氨基酚,然后进一步发生氧化,颜色逐渐变成粉红色、棕色,最后成黑色,因此应在阴冷干燥处密闭保存。 对乙酰氨基酚通过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前列腺素的合成,起解热的作用,其解热作用强度与阿司匹林相似,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前列腺素的合成以及阻断痛觉神经末梢的冲动而产生镇痛作用,作用较阿司匹林弱,与阿司匹林相比,具有刺激性小,极少有过敏反应等优点,解热镇痛效果与非那西丁相仿,由于许多国家限制或禁止使用非那西丁,使对乙酰氨基酚的应用量增加。 临床上主要用于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及缓解轻、中度疼痛等,如关节痛、肌肉痛、神经痛、偏头痛、痛经、癌性痛和手术后镇痛等;也可用于对阿司匹林过敏、不耐受或不适于应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如水痘、血友病及其他出血性疾病患者(包括应用抗凝治疗的患者),以及轻型消化性溃疡及胃炎患者等;此外,它还可用于药物扑炎痛的合成,以及作为有机合成中间体、照相用化学药品和过氧化氢的稳定剂等。
对乙酰氨基酚为酚类有机物,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偏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