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甲氨基)安替比林的结晶工艺与毒性

2025/10/22 8:55:11 作者:南星

安乃近合成工艺一般是以吡唑酮为基础原料,先经甲基化反应制得安替比林;再经亚硝化还原成4-氨基安替比林;然后经甲酰化、甲基化得4-(甲氨基)安替比林;最后经缩合反应得到安乃近。

4-(甲氨基)安替比林(4- methylaminoantipyrine,简称MAA)是合成安乃近的重要中间体之一,由于MAA中含有很多大分子胶体物质的杂质,影响安乃近晶体的生长且不利排杂,安乃近晶体还有可能围绕着胶体分子生长,从而把胶体裹在晶体里面也不易洗掉,影响产品的纯度。

4-甲氨基安替比林

因此,对4-(甲氨基)安替比林进行冷却结晶,精制提纯后的4-甲氨基安替比林再与甲醛和焦亚硫酸钠缩合生成安乃近,该工艺生产的安乃近纯度高、杂质少及颜色白,符合欧盟COS标准。

结晶工艺

首先,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及球形冷凝管的夹套式结晶器中依次加入一定量的溶剂及4-(甲氨基)安替比林使之完全溶解。然后,按设定的搅拌速率及降温速率进行重结晶,降到指定温度后,进行养晶,养晶完成后抽滤。最后,晶体用溶剂洗涤,干燥。

实验所得产品按照欧洲药典EP9.0,进行高效液相色谱纯度分析。观察改变工艺条件对4-(甲氨基)安替比林纯度的影响。

结果:当优化的工艺条件为4-(甲氨基)安替比林以乙醇为溶剂,搅拌速率为100r/min,降温速率为2~4k/min,溶液浓度为300g/100g溶剂,4-甲氨基安替比林纯度可达99.5%以上时,经纯化后的4-(甲氨基)安替比林与甲醛和焦亚硫酸钠缩合反应生成的安乃近质量好,杂质较少,色度白,符合COS标准[1]。

安乃近水解为4-(甲氨基)安替比林

毒性

赵志龙等人依据化学药物急性毒性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开展了安乃近和4-(甲氨基)安替比林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得到4-(甲氨基)安替比林的LD50为509.6mg/kg,安乃近的LD50为3596.6mg/kg,安乃近LD50为其水解产物4-(甲氨基)安替比林LD50的7.0倍。这与文献报道的结果是一致的,最新临床粒细胞活化试验(basophil acti-vation test)研究表明,与安乃近单独给药组相比,安乃近加4-(甲氨基)安替比林给药组过敏反应率由37.5%增加至62.5%,证明4-(甲氨基)安替比林比安乃近具有更明显的毒性[2]。

参考文献

[1] 赵志龙,樊华,焉媛媛,等. 安乃近水解产物4-甲氨基安替比林的毒理学研究[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9,36(1):66-70,90. DOI:10.14066/j.cnki.cn21-1349/r.2019.01.011.

[2] 段广播,武胜,许欢,等. 4-甲氨基安替比林结晶工艺研究[J]. 煤炭与化工,2021,44(4):135-137. DOI:10.19286/j.cnki.cci.2021.04.041.

免责申明 ChemicalBook平台所发布的新闻资讯只作为知识提供,仅供各位业内人士参考和交流,不对其精确性及完整性做出保证。您不应 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因此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与ChemicalBook无关。文章中涉及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等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阅读量:48 0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4-(甲氨基)安替比林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