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酸钠(Sodium Propionate)是丙酸的钠盐,呈无色透明结晶或结晶性颗粒,带有轻微的酯类气味。在潮湿空气中易潮解,极易溶于水,10%水溶液pH约8.5~10.5(呈弱碱性)。因其水溶液偏碱,用于酸性制剂时需注意pH调整以释放出游离丙酸发挥作用。丙酸钠本身对热稳定,一般制剂工艺下不易分解。由于其碱性较强,相比丙酸钙更适用于焙烤制品等偏碱性环境的防腐需求。
丙酸钠防腐剂在食品中的用量
根据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规定:丙酸钙/丙酸钠主要用于面包、糕点等焙烤食品,其推荐添加量约为0.1%~0.3%。面包中限量0.2g/kg,糕点2.5g/kg。我国标准规定:丙酸及其盐在面包中可添加至0.2%~0.3%(以丙酸计),在蛋糕类中可高至0.25%(2.5g/kg)。某些特殊应用如浸渍杨梅防腐,可用3%丙酸钠水溶液短时浸泡(折合用量高达50g/kg),使用后需充分洗净,不作为最终残留量。在药用口服液中,丙酸钠并不常用,但若使用一般控制在0.1%左右即可发挥防霉效力。需要注意丙酸钠会提高制剂pH,通常要配合酸化剂共同使用以达到抑菌所需的酸度范围。
丙酸钠对人体安全吗?
丙酸钠作为食品防腐剂,被认为是安全性良好的添加剂。丙酸在人体内本就是脂肪酸氧化的中间代谢产物,可通过天然代谢途径利用或分解,因而毒性极低。FAO/WHO对丙酸及其盐未设定ADI上限,即认为按正常用量摄入无需担心健康风险。丙酸钠的小鼠经口LD50约5.1 g/kg,属低毒范畴。美国FDA也将其列入“GRAS”(普遍认为安全)清单。在既往文献中,尚未有摄入合法剂量丙酸盐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报道。
需要注意的是,丙酸钠摄入后可引起轻度碱性负荷(因生成代谢物碳酸氢盐),大量摄入可能导致胃肠不适或碱中毒风险,但正常食品中的含量远不足以造成这类问题。一些学者提出丙酸盐摄入可能和儿童偏多动行为相关联,但证据并不充分且难以区分与其他食物成分的交互作用。总之,按标准使用丙酸钠是安全的,对一般人群几乎无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