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哌啶醇
中文名称 | 氟哌啶醇 |
---|---|
中文同义词 | 碘海醇 杂质J;氟哌啶醇;氟哌醇;1-(4-氟苯基)-4-[4-(4-氯苯基)-4-羟基-1-哌啶基]-1-丁酮;氟哌丁苯;卤吡醇;氟哌啶醇厂家;氟哌丁苯,氟哌醇,卤吡醇, 1-(4-氟苯基)-4-[4-(4-氯苯基)-4-羟基-1-哌啶基]-1-丁酮 |
英文名称 | Haloperidol |
英文同义词 | 4-(4-hydroxy-4’-chloro-4-phenylpiperidino)-4’-fluorobutyrophenone;4-(4-Hydroxy-4'-chloro-4-phenylpiperidino)-4'-fluorobutyrophenone;4-[4-(4-Chlorophenyl)-4-hydroxy-1-piperidinyl]-4’-(4-flurophenyl)-1-butanone;4’-fluoro-4-(4-(p-chlorophenyl)-4-hydroxypiperidino)-butyrophenon;4’-fluoro-4-(4-(p-chlorophenyl)-4-hydroxypiperidinyl)butyrophenone;4’-fluoro-4-(4-hydroxy-4-(4’-chlorophenyl)piperidino)butyrophenone;4’-fluoro-4-(4-hydroxy-4-p-chlorophenylpiperidino)butyrophenone;4'-Fluoro-4-(4-(p-chlorophenyl)-4-hydroxypiperidinyl)butyrophenone |
CAS号 | 52-86-8 |
分子式 | C21H23ClFNO2 |
分子量 | 375.86 |
EINECS号 | 200-155-6 |
相关类别 | 哌啶;小分子抑制剂;有机原料;通用试剂;其他兽药标准品;杂环砌块;医药原料;标准品;中药对照品;医药原料药;医用原料;医药、农药及染料中间体;杂质对照品;医药原料;原料药;Organics;Aromatics;Heterocycles;Intermediates & Fine Chemicals;Pharmaceuticals;Dopamine receptor;Dopamine;API;HALDOL;临床检测标准物质 |
Mol文件 | 52-86-8.mol |
结构式 | ![]() |
氟哌啶醇 性质
熔点 | 152 °C |
---|---|
沸点 | 529.0±50.0 °C(Predicted) |
密度 | 1.1820 (estimate) |
闪点 | 9℃ |
储存条件 | 2-8°C |
溶解度 | 在45%(w/v)aq2-羟丙基-β-环糊精溶解度为:0.39 mg/mL |
形态 | 粉末 |
酸度系数(pKa) | 8.3(at 25℃) |
颜色 | 白色 |
水溶解性 | 2.058mg/L(22.5 ºC) |
Merck | 14,4598 |
BCS Class | 4/3 |
CAS 数据库 | 52-86-8(CAS DataBase Reference) |
NIST化学物质信息 | Haloperidol(52-86-8) |
EPA化学物质信息 | Haloperidol (52-86-8) |
氟哌啶醇属于丁酰苯类抗精神病药,又名氟哌丁苯、氟哌醇、卤吡醇,主要用于治疗各种急、慢性精神分裂症,躁狂症,反应性精神病及其他具有兴奋、躁动幻觉、妄想等症状的重症精神病,特别是急性青光眼和伴有攻击行为的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因本品心血管系不良反应较少,也可用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焦虑性神经症和老年性精神障碍。

其药理作用与酚噻嗪类抗精神分裂药类似,通过阻断脑内多巴胺受体,抑制多巴胺神经原的效应,从而增快和增多脑内多巴胺的转化。有很好的抗幻觉妄想和抗兴奋躁动作用,阻断锥体外系多巴胺的作用较强,镇吐作用亦较强,但镇静、阻断肾上腺素受体及胆碱受体作用较弱,这就需要与其它药物进行配合服用。此外,还可阻断植物神经系统的α肾上腺素受体。产生相应的生理影响。
氟哌啶醇口服后有70%被吸收,血浆蛋白结合率高。3~6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半衰期约为21小时,在肝内代谢,随尿排泄。
其他常见丁酰苯类抗精神病药:苯哌利多、三氟哌啶醇、氟司必林、五氟利多。氟哌啶醇通过阻断脑内多巴胺受体而起作用,抑制多巴胺神经元的效应,并能增快增多脑内多巴胺的转化。此外,还可阻断植物神经系统的α-肾上腺素受体,产生相应的生理影响。 本药口服后有70%被吸收,口服3~6小时或肌内注射10~20分钟后达血药峰浓度。血浆蛋白结合率高。本药在体内分布广泛,大量分布于肝脏,少量分布于骨骼肌,且可透过血-脑脊液屏障。几乎全部在肝脏代谢,单剂口服后约40%在5日内随尿排出,其中1%为原形。可分泌入乳汁,少量随胆汁排泄。半衰期为21小时(范围为13~35小时)。氟哌啶醇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锥体外系反应,包括静坐不能、运动不能、震颤、肌张力障碍、扭转痉挛、吞咽困难、协调动作困难、急性扭转性运动及类帕金森病。儿童、老年及有脑病 变者,较易发生上述反应。长期大量使用可导致迟发性运动障碍。少数病人有口干、视物模糊、头 昏、眼花、乏力、便秘、出汗、抑郁反应、过敏性皮疹、粒细胞减少及恶性综合征等,偶见高热反应和心电图异常。过量可致角弓反 张、扭转痉挛和抽搐、昏迷等急性脑病症状,发现超剂量时,可适当应用抗胆 碱药,一般可于3~7日缓解。氟哌啶醇的禁忌症包括心功能不全、基底神经节病变、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等。Haloperidol 是一种丁酰苯类的抗精神病药。

其药理作用与酚噻嗪类抗精神分裂药类似,通过阻断脑内多巴胺受体,抑制多巴胺神经原的效应,从而增快和增多脑内多巴胺的转化。有很好的抗幻觉妄想和抗兴奋躁动作用,阻断锥体外系多巴胺的作用较强,镇吐作用亦较强,但镇静、阻断肾上腺素受体及胆碱受体作用较弱,这就需要与其它药物进行配合服用。此外,还可阻断植物神经系统的α肾上腺素受体。产生相应的生理影响。
氟哌啶醇口服后有70%被吸收,血浆蛋白结合率高。3~6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半衰期约为21小时,在肝内代谢,随尿排泄。
其他常见丁酰苯类抗精神病药:苯哌利多、三氟哌啶醇、氟司必林、五氟利多。氟哌啶醇通过阻断脑内多巴胺受体而起作用,抑制多巴胺神经元的效应,并能增快增多脑内多巴胺的转化。此外,还可阻断植物神经系统的α-肾上腺素受体,产生相应的生理影响。 本药口服后有70%被吸收,口服3~6小时或肌内注射10~20分钟后达血药峰浓度。血浆蛋白结合率高。本药在体内分布广泛,大量分布于肝脏,少量分布于骨骼肌,且可透过血-脑脊液屏障。几乎全部在肝脏代谢,单剂口服后约40%在5日内随尿排出,其中1%为原形。可分泌入乳汁,少量随胆汁排泄。半衰期为21小时(范围为13~35小时)。氟哌啶醇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锥体外系反应,包括静坐不能、运动不能、震颤、肌张力障碍、扭转痉挛、吞咽困难、协调动作困难、急性扭转性运动及类帕金森病。儿童、老年及有脑病 变者,较易发生上述反应。长期大量使用可导致迟发性运动障碍。少数病人有口干、视物模糊、头 昏、眼花、乏力、便秘、出汗、抑郁反应、过敏性皮疹、粒细胞减少及恶性综合征等,偶见高热反应和心电图异常。过量可致角弓反 张、扭转痉挛和抽搐、昏迷等急性脑病症状,发现超剂量时,可适当应用抗胆 碱药,一般可于3~7日缓解。氟哌啶醇的禁忌症包括心功能不全、基底神经节病变、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等。Haloperidol 是一种丁酰苯类的抗精神病药。
化学性质
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熔点148-149.4℃。溶于氯仿、甲醇、丙酮、苯、稀酸,在水中的溶解度1.4mg/100ml,微溶于乙醚。无臭、无味。氟哌啶醇的结构特点是含有手性碳,右旋体活性强,但常用外消旋体。用途
氟哌啶醇具有较强的抗精神病和镇吐作用,主要用于抗狂躁和抗幻觉。用途
该品为丁酰苯类抗精神病药中最常用的药物,且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抗精神病药物,过去称为强安定剂,主要用于控制精神分裂证及其他具有幻觉、妄想、兴奋、冲动等症关的疾病。氟哌啶醇主要用于抗急、慢性精神分裂证的躁狂和幻觉,对控制兴奋躁动效果显著,但对精神分裂症的抑郁和淡漠无效。大鼠口服LD50为165mg/kg。生产方法
由4-对氯苯-4-羟基哌(见09670)与γ-氯代对氟苯丁酮缩合而得。中间体γ-氯代氟苯丁酮是由氟苯、γ-丁内酯、氯化亚砜为原料制得(见09060)。安全信息
危险品标志 | T,F |
---|---|
危险类别码 | 60-61-25-36/37/38-43-39/23/24/25-23/24/25-11 |
安全说明 | 53-26-36/37/39-45-36/37-16 |
危险品运输编号 | UN 2811 6.1/PG 3 |
WGK Germany | 3 |
RTECS号 | EU1575000 |
危险等级 | 6.1(b) |
包装类别 | III |
海关编码 | 2933399090 |
毒害物质数据 | 52-86-8(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
毒性 | LD50 orally in rats: 165 mg/kg (Goldenthal); i.p. in mice: 60 mg/kg (Collins, Horlingt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