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59-21-8
中文名称
1-氨基环丙烷羧酸
英文名称
1-Aminocyclopropanecarboxylic acid
CAS
22059-21-8
EINECS 编号
217-162-5
分子式
C4H7NO2
MDL 编号
MFCD00009944
分子量
101.1
MOL 文件
22059-21-8.mol
更新日期
2025/09/28 10:58:45

基本信息
中文别名
1-氨基环丙烷羧酸氨基环丙烷羧酸
1-氨基环丙基甲酸
1-氨基环丙烷-1-羧基 酸
英文别名
1,1-ACCP1-AMINO-1-CYCLOPROPANECARBOXYLIC ACID
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IC ACID
1-AMINOCYCLOPROPANECARBOXYLIC ACID
ACC
ACPC
CARBOXYCYCLOPROPYLAMINE
H-(1)NHCPROPN-OH
H-ACPC-OH
1-amino-cyclopropanecarboxylicaci
alpha-aminocyclopropanecarboxylicacid
1-AMINO-1-CYCLOPROPANECARBOXYLIC ACID, 9 7%
Cyclopropanecarboxylicacid,1-amino-(6CI,7CI,8CI,9CI)
H-ACC-OH.HCl
a-Aminocyclopropanecarboxylic acid
Ac3c
所属类别
生物化工:其他氨基酸衍生物物理化学性质
熔点229-231 °C(lit.)
沸点189.47°C (rough estimate)
密度1.2245 (rough estimate)
折射率1.4340 (estimate)
储存条件Store at 0°C
溶解度DMSO(少许)、水(少许)
酸度系数(pKa)2.29±0.20(Predicted)
形态粉末和颗粒
颜色白色至灰白色
水溶解性易溶于水。
BRN2076413
稳定性储存在-20°C的冰箱中
InChIInChI=1S/C4H7NO2/c5-4(1-2-4)3(6)7/h1-2,5H2,(H,6,7)
InChIKeyPAJPWUMXBYXFCZ-UHFFFAOYSA-N
SMILESC1(N)(C(O)=O)CC1
安全数据
警示词警告
危险性描述H315-H319-H335
危险品标志Xi
危险类别码R36/37/38
安全说明S26-S36-S37/39
WGK Germany3
RTECS号GZ1110000
Hazard NoteIrritant
海关编码29213000
常见问题列表
简介
1-氨基环丙烷羧酸是-种环状氨基酸,又称ACC,广泛存在于梨及苹果等水果的非蛋白性质的氨基酸。植物体中由蛋氨酸合成,在植物体中经过各步骤转化最终产生乙烯,在相关酶的作用下在活体内由S腺苷酰蛋氨酸合成8。
应用
1-氨基环丙烷羧酸是一种环状氨基酸,又称ACC,可用作药物合成中间体(主要是多肽类药物)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制备
德国著名的有机化学家Schoenkopf在研究1-氨基环丙烷羧酸的合成方法 及其生理效应两个方面都取得了优秀成果。Schoenkopf 在氮气环境中用氰乙酸乙酯与1,2-二溴乙烷经NaH作用形成三元环,然后经盐酸作用制得1-氨基环丙烷羧酸酯盐酸盐:
生物活性
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ic acid 是一种内源性代谢产物。操作步骤
1. 标准品的加样:设置标准品孔和样本孔,标准品孔各加不同浓度的标准品50μL。 2. 加样:分别设空白孔(空白对照孔不加样品及酶标试剂,其余各步操作相同)、待测样品孔。在酶标包被板上待测样品孔中先加样品稀释液40μl,然后再加待测样品10μl(样品最终稀释度为5倍)。加样将样品加于酶标板孔底部,尽量不触及孔壁,轻轻晃动混匀。 3. 加酶:每孔加入酶标试剂100μl,空白孔除外。 4. 温育:用封板膜封板后置37℃温育60分钟。 5. 配液:将20倍浓缩洗涤液用蒸馏水20倍稀释后备用。 6. 洗涤:小心揭掉封板膜,弃去液体,甩干,每孔加满洗涤液,静置30秒后弃去,如此重复5次,拍干。 7. 显色:每孔先加入显色剂A50μl,再加入显色剂B50μl,轻轻震荡混匀,37℃避光显色15分钟。 8. 终止:每孔加终止液50μl,终止反应(此时蓝色立转黄色)。 9. 测定:以空白孔调零,450nm波长依序测量各孔的吸光度(OD值),测定应在加终止液后15分钟以内进行。检测原理
本试剂盒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鱼标本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水平。用纯化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捕获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往包被的微孔中依次加入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再与HRP标记的检测抗体结合,形成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经过彻底洗涤后加底物TMB显色。TMB在HRP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呈正相关。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含量。样本
1、组织标本 对于样本要求保持鲜重,称取样本中的重量不小于50mg,一般以1g为基准,但不严格要求固定样本每个重量必须达到相同的水平。匀浆的比例选取10%,相当于1g组织加9ml的匀浆液来进行匀浆。匀浆液选取PBS(PH=7.2-7.4,浓度为0.01mol/L)。匀浆过程选用组织匀浆器,冰浴上匀浆。(或者进行液氮碾磨),离心取上清,离心转速选用5000转每分,时间是15分钟。取上清液待检。 2-1、贴壁细胞用冷的PBS轻轻清洗,然后用胰蛋白酶消化,1000×g离心5分钟后收集细胞;悬浮细 胞可直接离心收集。收集的细胞用冷的PBS 洗涤3次。每 1×106 个细胞中加入150-200μL PBS重悬并通过反 复冻融使细胞破碎(若含量很低可减少PBS的体积)。将提取液于1500×g离心10分钟,取上清检测。 2-2超声波破碎条件:用20kHz频率,150W的功率,在冰浴中进行超声波破碎,每破碎2s,间隔3s,反复破碎三次。 2-3反复冻融:收集细胞悬液,4℃低温离心(3000rpm,5min),弃上清,加入一定量PBS(200ul),轻轻吹打混匀,-20℃ 冷冻30 min,37℃解冻,如此反复3次,可形成细胞裂解液。 3、标本采集后尽早进行提取,提取按相关文献进行,提取后应尽快进行实验。若不能马上进行试验,可将标本放于-20℃保存,但应避免反复冻融. 4、不能检测含NaN3的样品,因NaN3抑制辣根过氧化物酶的(HRP)活性。用途
本试剂盒用于测定鱼血清、血浆、组织匀浆及相关液体样本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的含量。